周二,京城第三軋鋼廠,esr試驗車間。
esr項目組所有人濟濟一堂,還有十七機部派來的專家。
今天是esr結題驗收的日子。
雖然這個項目并不是部里給錢給人的項目,第三軋鋼廠立項的時候,也只是往部里發了函件備案。
但是當它結題驗收的時候,部里還是派了專家過來,協助工作。
其中就有也是做esr的第一批前輩,他們在58年成功投產esr工藝。
“氟排放比我們的低很多啊。”
袁工又指著自己描繪的電流曲線:“伱們發現沒有,這個電流非常穩定,熔滴速率控制的非常均勻,而且我看他們的人員自從開始試驗了就沒有去調節設備了,這意味著他們的電流控制真的是如高總師所說,是自動控制的。”
“的確,超調不大,調節時間短,誤差帶很窄。”這位肯定是自動化相關專業的。
“神了,他們這東西耗電量很低啊,居然能比我們做的esr噸鋼節電10%~15%,200多度的樣子。”
兩人搖搖頭,看不出來,這批磁帶不是透明盒的,看不到卷繞好的磁帶,只是頂上漏出短短一條,看不出什么東西。
“這次為了驗收,為了方便對比,他們精煉的是傳統鋼種,這種鋼esr的噸鋼耗電量我知道,就是老袁這個數。”
高振東將自己帶到計算機室的兩臺錄音機取了一臺,騎著車就向著運算所而去。
然而這一等就是很久,甚至他們還有空吃了個飯。
高振東已經代表整個esr項目組,對項目情況做了匯報,所以他們現在主要是在看結果和交流。
雖然結題報告里,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試驗的報告和分析非常完整和詳細,但是按規矩,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說一千道一萬,不如燒一爐。
幾位專家探頭過去,仔細看著袁工的本子上的數據。
“嗯,氟排降低的同時,增氫并不明顯。”
花點時間,順手,幾個詞說得運算所的人眼睛直跳。
為了結題驗收匯報的一爐合金鋼的冶煉已經接近尾聲,滑動結晶器下方,越長(zhng)越長(chng)的鑄錠散發著微微的暗紅色。
池總工沒說話,只是看著高振東,明顯他也有一樣的疑問。
廠宣傳處的廣播室,也在第一時間接到了驗收通過的通知,播報起了早已寫好的廣播稿。
想到這里,他先跑到廠辦,給池總工打了個電話:“池總,東西做好了?”
高振東從背包里把錄音機拿了出來,池總工和厲所長一看愣了,這是什么東西?兩邊兩個喇叭他們是認識的,不過中間那個用透明塑料板蓋著的小盒子就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了。
這個項目不像其他項目,基本上都是高振東一個人鼓搗鼓搗就搞定了,其他人主要是協助。
而這個項目由于規模、工作量、高振東自身工作繁忙等原因,所有人都是深度參與,貢獻了大量力量的項目。
“還別說,年輕人就是腦子靈活。”
“你注意到沒有,他們的這個遞減功率控制模型非常有意思,各個不同階段,功率控制得恰到好處,既夠用,又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