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封面上,除了書名外,婁曉娥還用娟秀的字跡寫下了“編者:高振東”幾個字,這本手冊算是技能匯編,所以沒寫作者兩字。
高振東看見,皺了皺眉,把手稿拿過來,一筆一劃的在自己名字后面,又加上了“婁曉娥”三個字。
婁曉娥呆呆的看著手稿封面,突然轉身重新取了一張紙,把封面的字謄抄了一份,替換下原有封面。
她把原有的封面用兩塊硬紙板小心的夾好,放回自己包里,臉上的笑容甜得像蜜一樣。
這份手稿,高振東準備交給王德柱去處理,想來復制這個事情,以他的位置,是能找到辦法解決的。
按說這個東西一開始就刻蠟紙,用蠟紙油印是最合適的,反正不準備出版,用蠟紙油印多做一些,讓王德柱分發出去就好。
看看扉頁寫著什么。
小梅也樂顛顛的舉起了自己的小杯子,里面是被水化開的幾顆奶糖:“高叔叔,婁阿姨,小梅敬你們。”
至于第三軋鋼廠和京城鋼鐵廠的廠領導,更是全員到齊,一個不落。
“大老王,上次你說有的戰友家屬多,家庭有困難,我想著看看能不能幫他們一點什么。別的,我也幫不上,這不,我和曉娥兩個人,花了一點時間,搜集了一些各行各業的謀生技能,也許是個營生。
“謝謝領導關心,一定向農業口的同志多多請教。”
來的專家都是兩批,一批鋼材的,一批工藝的,沒辦法,事兒本來就是兩個嘛。
高振東把《多用人才技能手冊》掏出來,交給王德柱。
兩臺解放大卡停在車間門口。
萬月芹也把手稿接過去看了一下,這一看,也很是驚訝:“老排長,你們做的這個事情,可真是能幫上不少人啊。”
高振東翻開這書一查,這書沒有任何技術成果,密密麻麻的每頁上都寫著“公式、原理”幾個字。高振東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晌,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幾個字是“工業變革”。
鋼板的旁邊,是幾張桌子,桌子上空的桁架上,拴著一條長長的紅色橫幅:“熱烈慶賀首批尿素級不銹鋼暨od生產工藝研制成功!”
晚飯是婁曉娥做的,看著婁曉娥一邊做飯一邊逗小梅的身影,王德柱對著高振東比了個大拇指:“老排長,你是這個!”
王德柱兩口子看見高振東兩人來,可高興了,可算是能輕松一下了,至少小梅到晚上之前,都不用擔心,她可喜歡圍著高振東兩人打轉了。
原因不是抄得慢,而是這書,他得自己先學會,前世考試是沒問題,可是要他自問這書都學透了能教別人了?
開玩笑,鬧呢!
高振東前世,隨便提溜一個自動化專業的研究生出來,看看他敢不敢在導師面前說自己把這本書吃透了。
好東西啊好東西,高振東前世的專業教材,嗯,不算那么太厚,至少比昨晚看的那本薄太多了,16開本左右大小,也“不過”600多不到700頁。
最終,十七機部領導在會上,大聲宣布:“我宣布,尿素工業用鋼研制項目,圓滿成功,首批十噸尿素工業鋼板,交付使用。”
現場掌聲雷動,歡呼震天。
當一位記者同志的鏡頭轉向高振東方向時,旁邊一位一直仿佛毫不起眼的同志突然伸手,擋住了他的鏡頭:“對不起同志,這位,不能拍。”
知道這個od工藝研究項目來歷的眾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