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的本體并不長,因而三位審稿人的審稿速度都很快,其中,應該也有一些期望這門新的語言快速面世的想法在里面。
意見中對c語言不吝贊譽之詞。
其中一位寫道:“從這門語言叫‘c’來看,也許它還有叫‘b’或者‘’的前輩,在我看來,即使這些‘b’或者‘’,也完全具備錄用的資格。”
想多了,和原本的c是從bcpl-b-c發展而來不同,這個世界的c,沒有這個過程。
而另外一位就直接得多:“我需要這個語言的標準的更詳細的說明,我想在我的項目里馬上就用上它,但是現在這份標準實在是太難懂了。”
沒辦法,英文版的標準是經過二次簡化,再漢譯英的,能看懂已經算是本事了。
第三位的抱怨則與眾不同:“你們復制的標準文件質量太差了,很多污漬導致我沒法第一時間完整的研究這門美妙的計算機語言。”
克拉默有些心虛,沒辦法,從垃圾堆里翻出來的,是有些問題,但是至少你們手上的,比我手上這份兒還帶著披薩味兒的還是強多了。
不管怎么說,對于這篇論文的刊載,所有人都是持積極態度的,唯一的問題是,這份論文的附帶標準實在是太長,克拉默決定向總編建議,以副刊或者增刊的形式刊載這份標準。
克拉默開始給自己的東方朋友回信:“.我們決定刊載這份論文,這是它應得到的待遇。我唯一的希望是,如果這篇標準的原作者zhen先生寫出有關這份標準的更多的成果時,你能及時的向我分享。”
——
就在高振東在國際上的第一篇論文即將發表之際,海河口1761研究所做硅單晶項目的俞工趕到了十七機部。
俞工30歲左右,也是非常年輕有為的那種技術人員,就在59年,他已經帶領團隊,拉制出了純度4個9(99.99%)的硅單晶。
雖然還不能用于半導體工業,但是已經前進了很大一步,就這個,他還獲得了剛頒發的烈火科技獎的二等獎。
他是受部里電話通知,要求他盡快趕到部里來的。
雖然不知道部里找他什么事情,不過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不會是壞事情,所以俞工心情還是不錯的。
但是隨著鄭秘書來接他,他卻是有些忐忑起來,他知道鄭秘書,這是十七機部領導的通信員,他來接自己,那要見自己的多半是十七機部領導了,這讓他有些詫異。
連1761的研究所所長,都不是輕易能見到領導的。
帶著這種心情,他進入了領導的辦公室。
領導很和氣,招呼他坐下,幾句對生活工作的關懷之后,領導遞給了他一份報告。
“小俞同志,我知道你在硅單晶方面有很突出的成果,剛頒發的烈火科技獎,你也獲得了二等獎。”
“領導過獎了,我也是剛起步。”
領導卻笑著道:“不用謙虛不用謙虛,有成果就是有成果。這里有一份與硅單晶相關的報告,你先看看。”
俞工接過報告一看,報告是復制件,而且看得出來,并不完整,應該是有一些內容被抽掉了。
但是報告的名稱和申請人,卻讓他吃了一驚。
《關于研究拉制法單晶爐的申請》,申請人:高振東。
倒不是吃驚有人和自己研究類似的東西,類似項目有多個團隊在做太正常了,而是這個申請人,實在是大名鼎鼎。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