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大方向上的事情,現在我們要確定的,是這個東西是不是要拿出去,如果能拿出去,怎么拿?”
一位對這方面比較熟悉的同志道“計算機語言這種東西,上次我們就討論過了,能拿出去,現在拿不準的點,無非就是是不是要把這個教材也放出去而已。”
“我覺得可以放出去,計算機語言不止一種,你給別人造成學習障礙了,人家可以換一種語言,其實對于他們的總體上并不造成什么決定性的影響。”
“有道理,而且這是一本教材,教材這種東西想捂住,本來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嗯,還有一個關鍵是,人家拿著語言的標準,慢慢啃也能啃出結果來,我們捂著不放,反而自己放棄了一個宣傳自己、占領高地的機會,實話說,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東西里面,還真沒有什么比這東西更適合放出去的了。”
“對頭對頭,宣傳陣地,我們不去主動占領,別人就要占領嘍。”
“我感覺,在計算機技術這種成體系化的技術產業里面關起門來自己搞,對于技術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這個技術的方向太廣、應用手段太多,還是要走出去,要盡可能的拿回一點話語權回來啊。”
大家就這么各抒己見,討論了很久,總體來說都傾向于放行。
最終,全票通過,放行此教材。
接下來,就是怎么出去的問題了。
“還是以個人名義吧,但是法律和規定方面的東西,我們要替作者同志管起來,不能讓他在這方面分心。”
“國外是有比較完善的著作權方面的規定和保護的,這一塊,我們要請負責外事的同志協助解決一下。”
這個年頭,可沒有日后那么完善的第三方服務體系,只要你提出意見,當然,最重要的是給錢,人家就能把著作權、法律、經濟方面的事情都給你管起來,只是收費也比較燙手。
這時候,大家都是兩眼一抹黑,對外面的不少規定和要求,是不清楚的。
要讓高振東自己去搞這個事情,那就有點難為他了。
“嗯,有道理,這樣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護我方的利益。”
“在國外出版,也還可以賺點外匯嘛,哈哈。”
外匯這東西,一直到幾十年后,都是緊缺的,雖然我們這個時間點,也快要到達“既無外債,也無內債”的那個時候了,不過這么大個百業待興、到處都嗷嗷待哺亟待先進技術和產品引進的地方,外匯總是缺的。
到了80年代,曾經有人在國外出版了一本書,收了了幾萬花旗幣的外匯,就上了報紙,還被當地作為經濟發展的成績之一,寫入工作總結的。
不過這些外匯,個人是收不到的,他們收到的是“外匯券”,外匯券可以在一些特殊的商店買到平常買不到的東西。而外匯本身,是被金融機構統一管理的。
而在更早的現在,甚至連外匯券這個東西都沒有,按照記賬的匯率折成本國貨幣交給個人。
“說不定這位高振東同志,在出口創匯方面,也算是一位先進個人了,哈哈。”
要是外商部的領導在這里,肯定就笑了,就這?這算啥,伱們是沒看見人家別的東西。
大家說說笑笑,這個事情就這么定了下來。
這樣一來,在高振東自己并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的一本書,就已經快要在國外出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