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劍-73第一個戰果是在85年,兩山輪戰的時候打出來的,4發彈斬首敵前線指揮所,敵人營連級以下指揮人員17人被一波帶走,血賺!
改成那個著名的腦筋急轉彎題目的話,那就是樹上17個猴,4塊石頭砸過去,還剩幾個猴。
二是全系統重量輕體積小,便攜性和適裝性好,雖然沒有發射筒,但是恰好因為這樣,哪兒哪兒都能用。
說起來,發射筒那玩意,放在現在也是個高科技,赤劍-8的研制,就沒少在發射筒上吃虧,比如發射導彈需要的高低壓發生器、發射筒的可靠后拋等等。
還是簡單點好,沒有發射筒一樣可以風里來雨里去,大不了平時不裝彈就行。
就算暫時因為傳感器問題,搞不出紅外測角、瞄準線半自動指令制導的赤劍-73后期型號,但是只要能搞出和赤劍-73基本型戰技性能相當的彈,放在這個年代,那就是妥妥的坦克克星。
高盧雞,要不,你們再買點兒?專打坦克的好貨喲~~~~~~
想到這里,高振東在腦袋里拍了板,干了!赤劍-73需要的所有技術,要么11上有,要么自己腦袋里有!
給赤劍-73整個雙胞胎大哥先。
這個時候,會議也進入到了討論的階段,總體來說,意見都傾向于在11的基礎上仿制。
至于改進就說不上了,實際上在那個時候,仿制的東西大部分都達不到原版的性能,一般來說只是在人機功效、本地化使用、勤務性能上有所提升,但是在核心性能上,能有進步的仿制項目不多。
仿制11,這也不能說大家眼光不好,畢竟11的紙面性能還是很好的,沒有較大批量的打實彈,誰也不知道這東西背后居然有那么大一個坑。
輪到高振東發言了,防工委領導和一些認識的人帶著一點期待的看著高振東,想看看這門名氣越來越大的“大炮”能說出點兒什么干貨來。
高振東第一句話,就語驚四座“這個彈不行!”
眾人聞言,無不側目而視,隨即竊竊私語。
“果然是高大炮,說話就是狂。”
“也不一定,人家是真有本事,也許在他看來,這東西有什么硬傷。”
“這個東西誰都沒做過,他哪兒來的底氣?”
“就是就是,要是看看外形就能斷定行不行,那還要我們干什么。”
不過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防工委領導聽見這句話,瞬間就來了精神。
高大炮這個人,從來不放空炮,而且一向是有理有據的,從他以前參加的所有類似會議的表現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