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4廠的廠長和總工看見硅單晶幾個字,就已經忘記了一切。
他們技改的三極管產線,產能爬坡已經到了瓶頸,爬不動了,這倒和他們廠里偷懶或者設備數量什么的沒有啥關系,而是沒原料了。
眼看著當時改造生產線,夸下了口,甚至還把人家1218廠的硅車間都給并過來了,結果就這?
可是這個原料來源吧,就是這么硬,有就有,沒有就沒有,這都不是發動群眾、勒緊腰帶什么的能夠解決的,群眾能給你沙子,但是沒法給你硅單晶。
甚至他們需要的都不是5個9這么好的,但是就連這降低了的要求,卻一樣達不到。
更別說已經展開預研的集成電路這些了,就現在有的硅原料,沒戲,有害雜質比摻雜濃度還高了,分布和成分還沒個準譜,那還搞個屁啊。
在年初的會議上,他們也聽高振東說了,正在研究高純硅單晶的直拉,不過大家都知道,材料這種東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別是這種精益求精,在已有成果上要更進一步的。
因為已有成果其實就已經代表了一種極致,是現有條件的極限能力,想再進一步,不拿點兒新東西出來,談何容易。
可是新東西,哪兒是那么容易的。
這與高振東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利用現有的三極管研制djs-59有所不同,這是新的東西。
然后這還沒幾個月呢,高主任那邊就報過來,硅單晶拉成了?
1274廠的總工還沒看完,只看了硅單晶的部分,在他腦中,就只有一個問題:“那根硅單晶在哪兒?我們要。”
這根硅單晶也解決不了他們現在的原料斷絕問題,但這卻是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希望,他的目的就一個,我要檢驗!
十二機部領導能猜到他的想法,笑道:“你別急,東西已經送到了,跑不了,你再往后看看,也許后面有你更想看到的東西。”
幾個人疑惑著往后翻,就這還不夠?還有好消息?
然后,他們就真的看到了好消息。
這個硅單晶,是用標準設備、成熟工藝,按照量產的方式,量產出來的!
甚至第三軋鋼廠那邊,一次性拉制了三根,分別送到了不同的地方,三根的純度,都達到了5個9以上!
這下檢驗與否,都不重要了,這至少說明一個事情:這個事情,是真的,如果說第三軋鋼廠有膽子拿十二機部開涮的話,那這三個部門一起,就完全杜絕這個可能性了。
他們現在的想法變成了:我要這個爐子!
建國不過十年,這個時候的機工部劃分,也不一定完全科學,比如這次,材料雖然是十七機部的地盤,可是要說硅單晶的使用,毫無疑問是十二機部的范圍。
不過他們已經顧不上這個了,這個爐子是好東西啊,通用!
“領導,能不能盡快和十七機部那邊溝通一下,把這個通用單晶爐的生產推上日程,我們現在太需要這個了,我不要他們爐子的技術,至少能給我們提供足夠的爐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