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二踢腳為例的話,看起來固體火箭發動機是很簡單的,外面一個殼(qo,四聲),里面一堆藥,沒了。
不過真上了手,其實還是不止這么簡單,殼體、裝藥、燃燒室、噴管、點火裝置,其中每一項又劃分為若干子項,是不折不扣的的高科技。
好在高振東要整的這個,只飛幾千米,所以難度也就還好。
至于為什么高振東也懂一點這東西,這就又回到“網絡對線使人進步”的老話題了。
高振東的存儲庫中,正放著一本書,書的內容,正是有關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的,這玩意是他花了4次抽獎機會,直接從系統里翻出來的。
這東西前世弄到手并不難,因為是一本公開發行的大學教材。從這里就能看出來,說我們不尚武,明顯就是扯淡,只是到了現代,尚的這個“武”略有變化而已。
為了干這個活兒,高振東也算是下了血本了,自從系統升級以來,才過去了三個多月,《tcp/p詳解》花了4次,這次又花了4次,抽獎次數不夠用啊,所以高振東都不怎么敢抽獎。
還好,現在手上還捏了6次備用,以他現在的情況,與其賭歐非,不如直接大力出奇跡。
這書雖然是大學教材,可是放在這個年代,可就不得了了,里面每一個章節都是前人花了無數精力時間和實踐才驗證的,雖然書上只是輕飄飄一句話,但是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卻是字字珠璣,重逾千鈞。
比如“圖.‘戰神’第一級發動機”.
好吧,高振東現在搞的還沒有那么高大上,他只是想做一個小小的反坦克導彈發動機而已。
巧了,書上有一張圖,“圖.花旗‘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動機”。
雖然不至于照抄這東西,可是有了這張圖,加上書里的各種理論,對于高振東來說,一個反坦克導彈發動機就問題不大了。
這貨的好處還在于,它的結構也是中置發動機,斜切(斜向,在彈體中部向兩側噴氣)噴口,尾部導線放線裝置的結構。
正好和高振東的想法不謀而合,所以其結構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至于這本國內的教材,為什么反而沒有類似架構的赤劍-73的火箭發動機結構,這個事情就屬于懂的都懂了。
整個火箭發動機設計的流程還是比較復雜的,不過高振東情況特殊,很快他就選定了構型,與陶式的發動機有相似之處,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畢竟一個重型彈,一個輕型單兵彈。
一個車載發射,一個需要考慮封閉空間軟發射。
一個管式發射,一個純光桿。
發射藥他毫不猶豫的選了花旗佬龍式反坦克導彈的12雙基推進劑,雖然龍式導彈那個120多米/秒的速度、1000米的射程極為弱雞,但是這和發射藥沒啥關系,純粹是那個非常二筆的發動機的鍋。
不,不是“那個”,而是“那堆”,見過一個導彈上60個發動機,一對一對接力點火飛行的沒?這貨就是。而且這貨是個單兵反坦克彈,小小的彈體上,那發動機整得讓人快出密集恐懼癥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