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何總一副大老粗的樣子,可他精著呢,一聽高振東這話,立馬就反應過來,嘿嘿,有搞頭啊。
“高主任!高副總!你就別賣關子了,你說啥我干啥,你指哪我打哪,又有什么好東西照顧我們?”
還別說,雖然先認識高振東的是負責裝甲的關總,可是要比在高振東這里撈到的好東西的數量的話,卻無疑是負責火力的老何同志。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er炮鋼、身管自緊、武器穩定沒辦法,高振東的火力不足恐懼癥也是晚期,因為他是親身在戰場上被敵人的火力壓制過的。
所以這毛病啊,晚期,治不了,只能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的藥方子,療效最好的無疑就是以毒攻毒。
正所謂“窮則戰術穿插,達則給老子炸”。
所以老何在高振東這里撈到的好貨更多一些,也就毫不奇怪了,他說自己是“嫡系部隊”,玩笑歸玩笑,但是也不是全無道理。
高振東先問了個問題“你們搞火控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老何一點兒不猶豫,這問題在他腦袋里轉了不知道多少遍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想了不知道多少辦法。
“距離!肯定是距離!”
不知道距離,哪怕炮彈的彈道性能再好,一樣是什么火控都不好使。
坦克和步兵不同的是,步兵的有效交戰距離400米左右,在這個范圍還能目視估個大差不差,能用來裝定瞄具的標尺,但是坦克千米以上的交戰距離,就根本估不準了。
這個時候的瞄準鏡,大多是用的光學測距,名字挺好聽,實際上就是估,只是通過技術手段,讓這個估值能估得比較準,但是要說有多精準,實際上不至于。
一個典型的光學測距手法就是分劃測距,通過使用瞄準鏡里的測距曲線套住目標,由于目標的高度或者長度是比較典型的,比如人一律按17米算、坦克一律8米長,這樣當目標與曲線高度或寬度正好一致時,曲線上對應的距離值就是目標距離。
這種方法的精度不用多說,目標的不一致,人眼讀數的不準確,測距分劃的粗糙程度等等這一切,都注定了這辦法也就是測個大概。
聽了何總的回答,早有所料的高振東笑問“光學測距吧?測得準么?”
這話一下子就把何總給干沉默了,搖搖頭“實話說,不準,而且受人員使用熟練度影響非常大,實際使用中隨隨便便10%以上的誤差一點兒都不罕見。高副總,你是準備改進測距設備?用這個dj-60d?”
高振東搖搖頭“dj-60d的事情一會兒再說。你說對了,我的確是準備改進測距手段。”
何總一聽高興了“太好了,這東西困擾我們很久了,現在的倒也不是不能用,部隊也沒提太多意見,但是我們自己心里有數,這玩意打得不太準,特別是遠距離和復雜氣象條件下。”
部隊不提太多意見的原因,其實就是沒見過更好的。
一寸長一寸強,有了好炮,遠距離打不中還是沒用,依然要和敵人拉近了拼刺刀,那好炮的意義就少了一半,畢竟距離近了,就算別人的炮威力一般,但是威脅卻也增大了不少。
高振東問道“你們有沒有做過前期工作?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