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廠長美滋滋的拿著清單去進貨,高振東則是把這個事情放下,開始處理技術性的工作。
東北光學所那邊,已經把光學系統改造完成,送了過來,順便還來了一個人,負責配合光學系統的安裝和調試。
廠里的老師傅們,暫時放下了進一步提高工件臺定位精度的工作,轉而開始組裝光刻機。
說是組裝,實際上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試裝,高振東只是提出了安裝要求和主要結構,具體的細節,都得老師傅們一點一點摸索,一點一點的修改,所以進度相對緩慢。
好在這時候的光刻機,實際上是個相對比較簡單的東西,簡單到后世如果不是相關專業的人看見它,絕對不會把它和光刻機聯系起來的地步。
而高振東的光刻機,則更加簡單,采用的是人工輸片,人工對準,自動曝光。
雖然簡單,但還是要時間的,特別是很多小零件、構件、連接件需要手搓調整的前提下,這其中,就有大量細節需要高振東修改和確認,急是急不來的。
高振東正帶著三分廠的同志們大干苦干加巧干呢,有人來找他了,確切的說是早就想找他,但是一直在等他上班。
長劍機械廠的駱總來了。
駱總一過來,先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雖然早有所料,但這次是塵埃落定,也算是讓人心里能放下一樁事情。
——一次性火箭筒正式定型了。
經過多地多單位實地使用,以及在雪城實驗中心同步進行的正式定型試驗,最終,一次性火箭筒被命名為“1961年式反坦克火箭筒”,正式列裝,按照慣例,簡稱“61火”。
雪城這個正式定型試驗一共打了400來發火箭筒,試驗的內容繁多,把使用中的各種情況都考慮了進去。
同時,按照防工委對于裝備定型的最新要求,雪城那邊還對一次性火箭筒展開了裝備加速實驗評估,試驗表明,使用黑混-60的1961年式反坦克火箭筒,完全滿足設計壽命期內的可靠性、存儲性要求。
“高總,現在我們廠已經開始增加設備和人手,開始全力生產61火。”
長劍機械廠原本是搞引信的,想要生產61火,是需要更新一批設備的。
“已經交給你們了?那原本生產40火的同志那邊怎么辦?”高振東有些詫異。
在這條時間線上,現在沒有“新40火”,所以老40火就直接被簡稱40火了。說來也有趣,40火的簡稱,是從口徑來簡稱的,而61火的簡稱,則是從年份來的。
駱總笑道:“聽說是他們繼續生產,兩邊不影響。他們那個是占編制的,我們這個不占編制,所以暫時該怎么生產,怎么配發,還是照舊。而且聽說他們還有援外的任務需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