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們低頭,看了一遍。
李繼安還是將課程簡化了一些。
比如說術法方面。
只有基礎的《地刺術》、《纏繞術》、《火球術》以及《神行》。
至于其他比較高級的術法,比如《虎煞刀》、《雷霆掌》、《不動玄武真身》等,則需要以家族積分去換。
積分制,是沿襲下來的制度。
只要有足夠的積分,可以在家族換取相應的物資或者靈石。
積分的來源有很多,可以是完成家族任務可得,也是以修為進步獎勵所得,或者是依據特殊貢獻,亦或者是學會某種修仙百藝……
積分的發放,家族數百年來,自有其評定機制。
選修方面,仍舊是沒有改動,讓學員依據自身條件,去選擇感興趣的技能學習,學習完成,即可進入相應家族部門任事。
李繼安所開設的這座族學,有點學、企結合的意思。
學習的內容不多,講解起來很快,可他必須每日呆在學區兩個時辰,以便給學員們答疑。
這是李繼安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一。
其次,便是關注家族靈田的開辟。
這種苦力活兒,都是李家的附屬家族,鄧、周兩族修士在干。
至于周家老祖,李繼安打發他往安陽城李氏食府,戴著面具鎮場子去了。
當然,李家也并非完全是使役他們。
李繼安提議,在兩家之間,各選出一個頭人,類似于包工頭。
每個月初,都會按照參工人數,給這兩家的包工頭發放相應的靈石。
鄧家有十名煉氣修士參與,為首的是一名煉氣九層修士鄧炎,身子矮小,穿一身青衫。
李家給與鄧氏每個月開辟二十畝靈田的指標,而后每月又會當著鄧家修士的面,給與鄧炎五十塊靈石。
這對于鄧炎來說,也算是他以往半年的收入了,很是不菲。
可若是完成不了,李家便會扣除一半當月的月俸。
鄧炎性子貪鄙,要將手里頭的靈石分配給其他九人,心頭就有點像是在流血。
他自己拿了大頭,指甲縫里漏出一點湯水,還要催促他們早日完成任務。
這樣一來,矛盾重重,鄧家已然是一盤散沙。
在鄧氏修士的心中,雖然對李家也沒有好感,可也沒有太大惡感,畢竟人家是給了靈石的,均分下來,一個月五塊,這對于煉氣中期及以下修士來說,都算是不錯的收入。
他們會將不滿的情緒,都積累到鄧炎這個頭人身上去。
而周家的包工頭,卻是頗有正義之心的周仁樹,修為煉氣九層。
共有十五個修士在參與開辟靈田,每月完成三十畝。
周仁樹卻是會將靈石按照修為的不同,給與不同比例,將每月七十五塊靈石分配的也頗為合理。
周家修士的情緒,卻是比較高漲和團結。
對于這樣的群體,李繼安是鼓勵其多多開發,激勵他們的潛能。
按照超額完成的數量,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
這就讓周家的修士,有點打雞血。
和鄧家在包工頭強制性壓榨勞動力不同,周家可謂是動力十足。
兩個月的時間里,周家與鄧家開辟的靈田數量,有著顯著差距,周家日常嘲諷鄧家,周鄧兩家以往的團結,也不復存在。
李繼安的日常工作之二,便是視察新開辟的靈田。
短短兩個月的功夫,李家的靈田,已經增加了一百五十畝。
可這還不夠。
對于一個擁有六十四人的修士家族來說,加上原有的靈田,也不過是一百九十畝,平均下來,每人三畝不到。
李家經過測算,只有每人達到十畝的量,才有可能滿足李家全年的基本需求。
當下的這點靈田,遠遠不夠。
甚至,按照現在的靈米消耗速度,不出三個月,李家的靈米庫存便會消耗殆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