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9年4月10日,亞當斯和蕭傾月提出了“復蘇”計劃,旨在利用納米機器人超強精準的原子級分解能力,分解全世界的垃圾,將環境污染徹底治理,讓世界得以復蘇。
蕭傾月?應該就是蕭月寧的母親了吧?
從結果上看,很顯然,亞當斯和蕭傾月的計劃失敗了。
宋明并不意外,因為對機器人來說,要執行某個命令,最重要的就是“定義”,一個人類可以很簡單的分辨出什么是“垃圾”什么是“污染”,但是該如何定義它們,并且讓納米機器人理解?這里面稍微有一點點偏差,后果就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只是設置小范圍的資源再生工廠來緩慢治理環境,肯定也不會釀成這樣的后果,可問題就在于他們的計劃太激進了,想要一步到位。
宋明相當懷疑毀滅日就是因為他們當初對“垃圾”和“污染”的定義造成了一定的偏差,以至于納米機器人把大部分人類也當成了“垃圾”和“污染”,所以才會把他們分解掉了。
宋明繼續往前看。
2069年,資源再生工廠誕生。
……
2060年,納米合成工廠誕生,工業生產進入了新時代。
……
2055年,小型化核聚變反應爐研究成功,EX型核聚變電池問世。
……
2050年,核聚變反應爐正式普及到每個城市。
……
2045年,核聚變反應爐點火成功,人類開啟了月球自動化采礦進程。
……
2040年,通過納米機器人的原子合成技術創造常溫超導體成功,第一代基因調整后的新人類即將進入小學。
……
2035年,聯合政府成立,全球自此進入統一大融合時代,基因調整技術在爭論中誕生。
……
2030年,第一代智能芯片誕生,人類徹底消除了語言隔閡。
……
2025年,納米機器人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治療針技術誕生。
……
2020年,納米機器人技術誕生。
“……!?”
沒了?
宋明愣住了,歷史大事件就記錄到這里,再往前翻,直接就是2018年前后的事件了,在2018年到2020年之間的兩年時間里,沒有任何記錄,沒有任何征兆,納米機器人技術仿佛無中生有,突然就蹦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