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點點頭,激活了那臺智能工程機器人,然后進入了遠程控制模式,裝模作樣的拿出了一個平板電腦,實際上他是直接利用小蘇來控制智能工程機器人,然后讓小蘇將操作畫面映射在平板電腦上了。
“準備的工具在這里……”
“用不到。”
宋明頭也不抬,控制著智能工程機器人走到船邊,然后直接跳了下去。
屏幕立刻被清澈的海水覆蓋住了。
隨著智能工程機器人不斷下降,視野中的光線也越來越昏暗,這時宋明啟動照明設備,亮光照亮了周圍的海水,然后他們就看到了從天鯨號上垂下去的吸砂管道,一直垂到二三十米深的海底。
智能工程機器人八條機械足突然轉變形態,旋轉著把自己推到了管道上,然后攀附在管道上,開始快速向下爬去。
梁勁松和幾個專家在旁邊看的兩眼冒光,眼都直了,眾所周知,機械變形技術是最復雜的,涉及到非常多的物理學領域,材料、動力、傳動、結構等等設計都必須跟上才行,可是這智能工程機器人的形態轉換太自然了,幾乎已經超越了機械的領域!
智能工程機器人的爪子貼在管道上,通過超聲共振回聲很快就確認了堵塞點,就在下面絞刀入口后面不遠的地方,按他們的說法是水壓太大,沖不出去……emmm……你能將水下的泥沙抽上去再吹到6000米外,然后你告訴我沖不出一顆堵塞的小石頭?
梁勁松不知道宋明信不信這個借口,反正……他自己是不信的。
但那不重要,重點是兩個人都需要一個測試設備的借口。
“找到堵塞點了。”
宋明微笑著說道:“那你們是想怎么解決?”
“什么意思?”
“常規一點的就是從吸砂口慢慢破碎掏出來,不過比較慢。”
一群專家連連點頭:“嗯嗯,然后呢?”
“效率一點的辦法就是——”宋明用手切了一下,“把這個堵塞點切開,直接掏出來,然后再焊接起來。”
這些專家能夠來到這里,自然都不是什么庸才,全都是各領域中的大拿級人物,然后一群專家看著宋明的眼神就像是在看傻子一樣。
“水下焊接?”
“還是在海水中??”
“你說這更效率???”
“你知道這吸砂管道是怎么設計的嗎?首先它是復合結構,外層是保護層,內部還有控制電纜和信號線,內層是用了高強度的——”
“別給我說那么多,我只是問你們選哪個方案。”
“首長,千萬不能冒險啊!”
一個老專家立刻說道:“如果切開管道,導致內部線路進水的話,就不是耽誤幾天的問題了!”
“還是穩妥一點比較好。”
梁勁松沉吟片刻,想到領導的交代,他一咬牙,問道:“切開施工,你有多大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