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才剛剛過去一個小時,王知秋就已經完成了他的作品,并準備上交給百人團審核。
盡管在全場一萬名選手中,王知秋并非首位完成作品的人,但他的速度依然名列前茅,這也吸引了百人團評委們的關注。
通常來說,敢于提前完成作品的人要么是真正的天才,要么就是完全沒有能力的廢物。
而王知秋究竟屬于哪一類呢?
這讓所有人都感到好奇和期待。
王知秋把試卷上交后就重新下線,回到博物館去了。
他懶得在外面等待最后的得分結果,《師說》一出,只要評委們有基本的眼光。就能看出這邊文章的優秀,晉級百強肯定是沒問題的。
反正他在博物館里也能知曉一切,也沒必要一直待在外面等待。
他的時間寶貴,要留著晚上慶祝時吃火鍋!
節目組的工作人員效率很高,很快便將這篇文章發給百人團評委進行初評打分。
林雨澤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此次非常榮幸地被選為《龍國少年說》的百人團評委之一。
林雨澤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對自己和他人都有著嚴格要求的人,對于文學,他也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見解。
平日里,他最看不慣那些不努力學習、沒有真才實學的學生。
因此,在擔任評委時,他自然會以更高的標準來評判參賽者們的作品。
截至目前,林雨澤已經初步評審了二十多篇文章,但他只給其中的六篇打了一分。
由此可見看出林雨澤評分嚴格,甚至可以說是苛刻。
這時林雨澤看到節目組剛發的一篇文章。
粗略一看,字跡飄逸,似乎是一篇文言文,題目簡單明了,名叫《師說》,這引起了他的一絲興趣。
他繼續看向文章正文,只見上面寫道。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他看到此處頓時一怔,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他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這句話一下就擊中了他的內心,這一言就說明了老師的作用。
他忍不住站立起來,看向手中的文章,叫了一聲“好!”
周圍的評委人員沒有理會林雨澤的驚嘆,因為他們也正在看著這篇《師說》。
有的人搖頭晃腦輕聲低吟著;有的人專心致志,一言不發的看著;有的人眉頭緊鎖;有的人一臉驚訝。
不出所料,所有百人團評委都被這首《師說》吸引住了。
林雨澤靜下心來,一字一句品讀著這篇文章,看到精彩之處,忍不住吟誦出來。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
“圣人無常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當林雨澤讀完最后一句“如是而已”之后,整個人仿佛升華了一般,眼前的這篇文章仿佛化作一個古樸的書屋。
書屋內一個身穿素色長衫,儒雅博學的中年儒士拿著一本書,正在講臺上講解。
臺下的眾位學子,正拿著一本書籍,異口同聲的朗誦道。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畫面緩緩消散,只留余聲回蕩在林雨澤的腦海中。
他忍不住贊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