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濟格和多鐸面面相覷,滿臉懵逼!啥意思?三品、二品都能當,我大清的官這么不值錢么?多爾袞是不是喝高了?
多爾袞看見兩位兄弟一臉疑惑,肅然說道:“元朝當年席卷天下,有一個秘訣!就是不殺工匠。
哪怕是屠城,也決不屠工匠,他們匯集了十多個國家的工匠,為他們打造各式各樣的武器。”
阿濟格有些茫然,不解問道:“從父汗開始,到太宗,我們不是一直重視工匠的么?”
“還不夠,以后要交待士兵,工匠一概不殺,不劫掠他們的家產和妻女,年齡大的工匠也可以帶走。而且要多尋找能造火銃的工匠!”多爾袞堅定強調道。
阿濟格和多鐸不吭聲,心中不滿,這也太麻煩了,劫掠時怎么可能約束得過來?
“你們別忘了去年阿巴泰在河間慘敗之戰,如果明朝那個天師,手里有五萬士兵,恐怕阿巴泰就回不來了。”
多鐸:“我大清騎射與步戰皆天下無敵,一兩次大意,何須多慮?再說那個天師也被他們自己人殺了。”
多爾袞冷然說道:“你倆該多跟阿巴泰了解具體戰況。我大清軍隊,打勝了重賞,打敗了要知道敗的原因,下次再戰要有對策,不像明朝皇帝喜歡聽花團錦秀的奉承話,不知道敗在哪里。
更何況,天師雖死于內訌,但工匠依舊在。特別是這個工部摸魚郎,我懷疑他跟天師有關系,天師的燧發槍和火炮是不是他造的?”
多爾袞一通責問與解釋,阿濟格和多鐸不得不接受,敗就是敗,他們這批將領從不找借口,這是清朝軍隊幾十年來征戰的規矩。
多爾袞見兩人心服,有感而發,道:“大將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秋水寶刀何處尋,京城工部摸魚郎!......鐵敢此人有大才,若為我用,能擋千軍!若不能為我用,須盡快除之!”
他是行動派,越琢磨越認為不能拖,當即下令:“派人立馬去明朝帝都,尋到工部摸魚郎,招攬他,賞千金,賜四品官,只要能來,銀子房子女人一切都好說。不能來,一定要在帝都殺了他!”
順便說幾句,真實歷史上,清初八旗軍隊是一支注重火器的軍隊,因為清朝皇族是明朝臣子,全盤繼承明朝軍事思想。
努爾哈赤,官至都督僉事,后封龍虎將軍。不僅他是大明臣子,他的父輩兩百多年皆為大明臣子,經營建州三衛,世襲衛指揮使。
這樣的臣子,反了大明,比起崛起的游牧和漁獵民族更具優勢。
他精通《三國演義》,他和他的兒子們熟知明朝的弱點,次次精準打擊,一刀又一刀地給大明放血!
世界上最早的獨立槍炮部隊是大明神機營,西方火器跟誰學?自然是跟東方,以及跟中東學。后來西方點燃科技樹,從不提學習一事,為啥?自己覺得自己是高等種族唄。
所以,清初非常重視槍炮應用,清朝軍隊是冷熱武器結合的軍隊,最初孔有德、耿仲明、石廷柱的部隊相當于神機營。
至于清朝中期后,出現了世界歷史上非常吊詭的一段時期,清朝火器發展停滯,自廢武功!啥原因?
原因很復雜,乾隆花的錢太多,皇權的擔憂,防漢,都有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提高工匠地位與待遇!
有地位,意味著官職和榮譽,地位有高有低,有大有小,界定地位必然推動工匠知識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