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八日,未時,軍工廠火槍司。
王吒嘗試鐵模法造火炮,說到鐵模法造炮,非常神奇,發明人是中國人,清朝末年,龔振麟于1841年發明。
奇異么?一點不奇異!
中國經歷明末大亂,清朝撿漏掌權,當然沒點實力也撿不了這個漏。
其后二百年清朝不思進取,只思考如何保住八旗子弟享受國族待遇。就這樣,還能在冶金鑄造上偶有一兩處亮點。
鐵模法造炮為啥能在中國率先發明?
因為有傳承,鐵模中國古已有之,早在戰國時期就有“范”鑄小型青銅器亦或者鐵器。何為“范”?由鑄鐵澆鑄而成,能多次重復使用,用以生產統一的鐵器。
所以,工匠們在造炮的實踐中,找到了鐵模解決方案。
鐵模法造炮之前主要用泥模法,但泥模鑄炮有三個缺點:
第一,泥模透氣性低,很難干透,烘烤經常外干內濕,澆鑄時產生潮氣,便有蜂窩狀小孔穴。所以鑄百得一,次品太多;
第二,澆鑄完成后需要將泥模打碎,費時費力,難以實現標準化;
第三,澆鑄模具時經常擾動型芯,使鑄造出的火炮炮膛不在炮身的中軸線上,這種誤差的直接后果就是火炮嚴重打不準。
中國作為大一統國家,火器競爭小,有火炮就牛逼閃閃!氣孔多的最大弊端是容易炸膛,咋辦?增加炮管管壁厚度,炮身重有啥關系,能轟就行!
因此,在清朝末年國家遇到入侵危險,才認真思考對方的火炮為什么威力大、重量輕、機動性好?
可火器領先已形成代差,僅靠一個鐵模法能拉近差距,顯然遠遠不夠。
19世紀鴉片戰爭時期,西方已經能生產液態鋼,用鋼來造炮,你怎么可能打得過?
他們沒有鐵模法,但人家大部分火炮已經不用原始的鑄造了,直接鍛造了!
鍛造完成后,用車床刀具進行加工。
火器代差能極大彌補西方遠征軍后勤補給弱的缺陷,至此,清朝風雨飄搖!
19世紀,工業技術大發展,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清朝想奮起直追,晚了!
西方列強不斷掠奪,不停放血,深度介入內政,制造內亂,一個龐大的帝國,西方是不會讓你平穩發展,只能是日本這種小國瞅準機會猥瑣低調發育,趕上工業革命。
書歸正傳:
王吒目前缺鉆頭,當初頭腦發熱,想打造高端冷兵器,穿越帶回來的是鈦合金和l6工具鋼,l6工具鋼湊合著能用,可存貨不多,下次再穿越,一定要多帶鎢鋼,各類鉆頭刀具用得上,這是機械加工基礎,是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