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老秦,有一點可以提前告訴你,我想組建的是一支全火器軍隊。”
秦彪大驚:“全火器軍隊?小天師,萬萬不可,燧發槍士兵,即便全都用上線膛槍,近戰必然要吃大虧,而且如何在野戰中對陣騎兵?”
從冷兵器時代,到冷熱兵器共用時代,一直困擾著統帥們的問題——裝備遠程武器的部隊不擅近戰,近戰兵種又無法遠射。
不管你是用火繩槍、燧發槍,還是用弓弩,遠程射擊武器兵種,一旦被近身,就是面臨一邊倒屠殺。
刺刀的發明部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無敵,刺刀做出來了么?”王吒沒有直接回答秦彪,而是扭頭問無敵。
“早做出了,按你的想法,固定卡榫結構,最近一直弄線膛槍,沒來得及告訴你。還有一點,固定卡榫加工時間慢,沒那么快全換上。”
“刺刀?”秦彪徹底懵逼。
“刺刀的想法,天師早就想到,但建奴正好打過來,沒來得及跟上燧發槍一塊兒裝備民團士兵,現在沒問題,以后每把槍都能配一把刺刀。“無敵解釋道。
“老秦,你可以理解在每把火槍的槍頭上裝一把短刀,這樣火槍能變成長矛,不懼肉搏近戰。”王吒點出亮點。
然后他拿出56式半自動步槍演示,手一甩,亮出折疊三棱軍刺。
秦彪一拍腦袋,狂笑道:“哈哈哈!明白了,這下火槍兵也能發起沖鋒,近身作戰。”
順便提一句,刺刀的發明照樣是中國,全世界第一把刺刀于15世紀在中國出現。
《大明會典》記載,1451年,中國明朝首次出現在突火槍上安裝套筒式矛頭用于刺殺,從而將火槍與長矛的性能融于一身,遠近皆宜。
所以,你越研究火藥與火器的歷史,你就會越發現,西方的商人和傳教士對他們國家的貢獻,這些人把從中國獲取的知識帶回西方,一包裝,成了他們自己的東西。
至于中國為啥沒在鳥銃上裝上刺刀,有可能是鳥銃本身很重,不適合再添加矛頭或刺刀,最遺憾是清朝沒能接棒發展火器。
十八世紀初,可以放在槍管下方的套筒式刺刀正式裝備西方軍隊,也就意味著長矛兵退出軍事舞臺。
以彈簧為助力的固定卡榫是十九世紀后期發明并裝備軍隊。
......
王吒看見秦彪開竅,同樣也很高興,主動向秦彪提示細節:“刺刀長度略微超過二尺,平常可做短刀使用。”
王吒的軍事思想,燧發槍時代,射速不夠快,刺刀可以做得長一些,他定的長度為68厘米,加上燧發槍,長度約兩米,足夠讓長矛從戰場消失。
以后若升級使用栓動后裝步槍,近身拼刺刀的機會逐步減少,他會降低刺刀的長度。
王吒造的燧發槍,由于使用鋼材,他可以縮短槍身,縮小槍管管壁的厚度,降低燧發槍的重量,便于單兵攜帶,讓士兵們在戰場上有更廣的作戰空間。
所以,適當增加刺刀長度也是彌補燧發槍本身長度不足的缺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