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沉默半晌,終于發話道:“各位卿家有什么法子,沒有的話,朕想試一試。”
“陛下!”王應熊痛心疾首。
崇禎一擺手,壓了下去。
他穿補丁衣服,每天吃三菜一湯,拼命節儉皇家用度,為啥?
要守住祖宗留下來的江山社稷!為此,丟一些面子又如何。
“陛下,借錢一事須三思。試想,百姓聽聞朝廷要借錢,會如何想?只怕引起百姓驚恐,易生民變。”右副都御史方岳貢說出顧慮。
王吒心里贊同,此言不虛,民眾頭一次聽聞朝廷要借錢,不心慌是不可能的。
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多面性,借錢引起驚慌是不假,可你不借錢,現在的百姓不驚慌么?
陜西那邊都稱王了!
橫豎都是要驚慌的,手上有些銀子至少比手上沒有銀子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大明朝已經沒有多少籌碼,別老埋怨以前留下爛攤子,更別想要啥面子,擔心這兒擔心那兒,搏一搏是唯一的出路!
“陛下,各位大人!現在擺在眼前的是,要籌集銀子,沒銀子啥事情也辦不了。官員富商手上有銀子,捐款的方式已經試過,不妨試一試借錢。
借錢一詞是不太好聽,可以用國債的說法。”
刑部尚書張忻是捐輸派,他凜然說道:“官員并無多少金銀,上次捐輸后恐難再捐出銀兩,理應發動商人捐輸。至于朝廷借錢,古往今來,未曾聞也!”
“國債?”崇禎皺眉,頭一次聽說,他看向王吒。
王吒心里越來越清晰,若是崇禎沒有借錢的想法,他早就被這幫大臣轟走了,怎么可能有繼續發言的機會。
既然皇帝有想法,就多說一些:“陛下,國債就是朝廷借錢,借錢一詞有些不雅,國債好得多。
朝廷可以廣而告之,說近幾年來天災不斷,朝廷為救災,國庫支出過多,因而發行國債,三年以后,或者五年之后,風調雨順后,朝廷本息一塊兒付清。”
崇禎與大臣們皆是一怔,王吒此人言辭有度,未來可期。
因為甭管說得有沒有道理,一個少年能把他的道理說了出來,說得還很清晰,這就不簡單。
“借錢與國債有何區別?逞口舌之利,小道也。”吏部侍郎李建泰言辭依然很激烈。
“非也,國債有可取之處,近些年確實天災不斷,以此為由,說得過去。”禮部侍郎丘瑜剛入內閣,心想皇帝既有借錢的想法,那便附和皇帝之意。
代內閣首輔陳演其實已乞骸骨,在一天位置怎么也要盡一份責任,他問道:“以國債借錢,利息幾何為妥?三年后終歸要還本息,朝廷一直背著負擔,如果還不了,怎么辦,利滾利滾下去么?”
“大人,利息定多少合適,草民不清楚。國債目前是權宜之計,但若是平定匪患,風調雨順,稅收必然會增加,再以良策促進收入,何愁沒有銀子還本息?
最不濟三年后又發行一次國債,這三年不過是還利息而已,難道六年后,九年后國家依然不能好轉么?”
嘩!文淵閣內,崇禎與大臣內心大受震動,這是一個少年人么?
說的道理非常實在,不夸張嘩眾取寵,也不迂腐,三年后接著繼續發國債的小招數很老辣。
你要是反對的話,那就是說國家沒救了,六年后九年后都無法改變國庫空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