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日與九日,李自成的命令先后到達,一是放摸魚郎回家,二是讓其駐守濟南府,依托山東中部的群山抵抗吳三桂與建奴,與河南形成犄角之勢。
爭世王不得不佩服摸魚郎,料事如神,當即毫不猶豫放棄濟南府,挺進膠東半島,他其實是軍閥,對李自成可以聽調不聽宣。
為啥呢?他的軍隊不領軍餉與糧食,全是自籌,或者跟李自成一起行動后,瓜分戰利品,爭世王和改世王均是李自成還未完全消化的山頭。
帝都多爾袞收到傳聞,微微一笑自語:“鐵敢少年心性,好行俠仗義,上不了臺面,成不了氣候。”
太原的李自成也意外獲得摸魚郎的消息,覺得不可思議,這是干啥呢?
逃亡途中還要四處惹事,還永久開除?啥玩意兒!小屁孩一個!
高皇后不同意,她認為摸魚郎一直惹事,卻一直能活蹦亂跳,說明有潛力!
躺在床上養傷的劉宗敏興奮不已,居然有這樣的操作,不愧是二狗兄弟!拷響拷出了新的天地。
他嘴里一直嘟囔,斷指門的段十八技術不行,這事得讓我干!
與摸魚郎在北直隸和山東紅透半邊天不同,南方卻鮮有人知,大江以北的南直隸略有耳聞,大江以南的人完全無感,摸魚郎是啥?河里摸魚為生的漁夫么?
這就是古代信息傳播的局限,一個人出名只會在一個省或兩個省,很難波及到其他省,除非是李自成這樣的大梟雄。
古代信息傳播的局限,不僅體現在摸魚郎身上,也神奇體現在應天府小朝廷上。
信息的延遲與阻塞,加上應天府的人忙于爭奪帝位,大臣無暇關注北面的情報,以及各種勢力的變化,比如率領八萬人浩浩蕩蕩南下的王吒,小朝廷竟無人知曉,堪稱奇葩!
不過最奇葩的事跟王吒沒關系,跟吳三桂有關系!
小朝廷獲悉吳三桂和建奴聯手打敗李自成,大范圍歡聲雷動,群情振奮。
官員們紛紛稱贊吳三桂乃當世郭子儀、李光弼,恍惚間,大明重現當年中興大唐的局面!
官員們認定“借虜平寇”乃奇策,妙計安天下!
內閣一致同意派人北上聯絡吳三桂,允諾封其為薊國公。
此時的應天府,剛剛結束混亂,鳳陽總督馬士英聯絡四位總兵劉良佐、劉澤清、黃得功、高杰,成功力壓西林黨,擁立福王朱由崧為監國。
西林黨是被力壓,而非鎮壓,在內閣依然有話語權。
但奇葩的是,對吳三桂“借虜平寇”一事,西林黨和馬士英派系神奇達成一致!
這兩派在立誰為監國?誰做內閣首輔?爭得不可開交,暗流涌動!對北方發生的事反而形成共識!
當然,說奇葩有調侃的意思。可讓小朝廷兩派政治集團做出誤判的原因何在?
信息情報少得可憐,沒有意識派出大量情報人員北上,是主因!
信息情報,國之大事!一個誤判,國家陷入困境,不是開玩笑的!
做出誤判,固然有薊遼總督王永吉的原因,借虜平寇的策略是其提出,跟吳三桂沒有半毛錢關系,畢竟薊遼總督是吳三桂頂頭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