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從何而來?”
“回相國大人,當日反賊攻入帝都,我等沖出重圍,回河間帶上父母妻兒一路南下。”
“好!真猛將也!你二人以后便跟隨本部堂,擔任標營參將與游擊。”
史可法果斷出手,給竇秦二人升官,自己的標營終于有大將坐鎮。
“這......”竇剛與秦彪面露難色。
正當史可法想詢問緣由之時,腦后傳來興奮的喊聲。
“史閣老,本公想見你一面,真不容易啊!高杰那廝一直不讓我進他軍營,可恨!”
張世澤好巧不巧趕來,正好解了竇秦兩人之圍。
“英國公?”
史可法再次大驚!北面勛貴竟然有人活著回來?
“走!隨我進揚州,有大事相商。”
“英國公稍等,本部堂還有一事未處理。”史可法著急招攬竇秦二將,這事不能拖。
“沒有任何事比得上此事,其他事皆可一放。”
“英國公稍等片刻。”
張世澤急了,趕緊湊過來,貼耳說了幾句。
史可法又是一陣暈眩!天了!這事還了得!遂與張世澤進揚州。
張世澤這兩天沒閑著,先與南直巡撫黃家瑞密談,告知三皇子之事。
然后想獨自去應天府聯絡勛貴與大臣,誰料史可法來揚州,正好省去探路應天府。
反正去應天府,第一個要見之人便是史可法。
為何要見史可法?
應天府是大明朝的留都南京,是當初龍興之地,其架構一直保留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與帝都相對應的中央機構。
這種兩京制度的特點是:皇帝和內閣大學士等決策人物皆在帝都,帝都的六部等衙門是名副其實的中央權力機構;
南京各衙門多為虛銜,公務清閑,任職官員被稱為“吏隱”,但地位一般不低于帝都相對應的衙門官員。
留都雖多是虛銜,但有三個實權人物,分別是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史可法,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和提督南京軍務勛臣忻城伯趙之龍。
按明朝制度,史可法位居留都百官之首,張世澤當然要第一個見他。
當晚,揚州城黃家瑞府上,史可法、張世澤與黃家瑞三人徹談一整夜,扶龍三人組正式成立。
張世澤與黃家瑞興奮且認為理所應當,三皇子是皇家嫡子,太子音信全無的情況下,毫無疑問是皇位第一繼承人!
史可法認同三皇子是皇位最佳人選,可他心里充滿憂慮!
他是留都百官之首,理所應當是內閣首輔,且也做了十幾天的首輔。但最終自請督師江北,遠離中樞。
原因何在?史可法傾向于擁立潞王做監國,卻斗不過鳳陽總督馬士英、誠意伯劉孔昭等人,無奈選擇妥協,擁立福王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