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共識,也不可能達成任何共識。
首輔馬士英很是慷慨激昂強硬了一把,可南明朝廷的一盤散沙們,在東林黨的策劃下,開始搞事情。
東林黨此時的主要特色,就是馬士英干啥,他們便反對啥,主打為干而干,把馬士英整下臺是首要矛盾。
至于未來如何對抗建奴?馬士英下臺后,自然能理順。
他們對天下大勢走向的判斷是,南明雖暫時無法與清軍爭雄,但守住江南一畝三分地,問題不大。
南宋能存活150多年,南明依據地勢之利,還活不過三集么?咋也能挺100年。
迷之自信下,東林黨堅信只要斗倒奸臣馬士英,眾正盈朝,政和民順,天下必將歸心,臥薪嘗膽五到十年,可圖北伐!
錢謙益、呂大器、姜曰廣等人一合計,王吒無視朝廷,形如造反割據一方。
對朝廷來說,如同雞肋,沒有必要為他跟清軍交惡。
有道理么?
也說得過去,鐵桿團是民團,一不拿朝廷糧餉,二不聽朝廷號令,有啥用?他們覺得遲早是禍害!
于是,東林黨上書皇帝,強烈反對馬士英的對外政策,理應下旨讓鐵桿團釋放清軍俘虜,賠償清軍損失,促進和談。
當務之急,乃是爭取喘息之機,區區俘虜與財貨算得了什么,冠軍侯理應明大義,知利害,配合朝廷。
暗地里,他們還有一毒計,謀劃誘捕王吒,抓住其后,分解鐵桿團,收獲精銳部隊與潑天財富,然后把吸干后的王吒往清軍一扔,示好迷惑清軍,為朝廷贏得時間。
弘光帝仔細一琢磨,舍小謀大,好有道理!
他是沒啥實權,可也能影響其他非東林黨的官員。
盧九德、趙之龍、朱國弼等人自然附和,紛紛稱贊東林黨的策略,一時間朝廷局面倒向東林黨一邊,馬士英獨木難支。
馬士英也不爭辯,你們想下旨就下旨,可以去松江府試一試,鐵桿團會理你們么?
當初要王吒回南京接受封賞,少年冠軍侯連答復都懶得答復。
東林黨的官員真可笑,去吧!去試試!
八月初的時候,王吒對冠軍侯的稱號確實是很滿意,可他不是鈍感缺心眼之人,說什么受封要回南京,于朝堂之上隆重舉行。
腦袋進水才去南京領封。
不就是一個非常好聽的虛名嘛!朝廷給我啥?銀子?糧草?戰馬?
啥都沒有,叫我去南京,一群病得不輕的朝廷高官,做什么白日夢!
可想而知,東林黨派去松江府的官員是何等尷尬,準備好一大通曉以大義、以全局為重的說辭,還未說完,王吒便直接轟人。
我很忙的!沒時間聽你廢話!
我抓的人,我劫掠來的財貨,一道圣旨讓我交出去,多么幼稚可笑。
現代人,講實用重實利,咋可能被你們東林黨忽悠,被你們pua。
王吒不再搭理東林黨派來的官員,專心辦自己的事,一個多月來,在上海縣,他忙著會晤各方勢力,以及購買糧食,購買柚木,招攬人才。
舉人依然招不上來,手藝超群的工匠同樣招不上來,除非生活窘迫沒人愿意去海島,這個時代的人對海島有恐懼,因為海上有海盜,海船遇風浪易出事。
唯有重賞之下出勇夫的策略可用,先給一筆銀子,讓他們安撫家人,他們才鼓足勇氣去海島冒險賺錢。
想法均是拼命干幾年,再回家過好日子。
一個多月,招了一百多秀才與童生,三百多工匠,工匠中有相當比例是造船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