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城北面,海港西側的白米甕炮臺130門火炮盡情呼嘯怒射!
轟!轟!轟!
海港東側的和平島炮臺130門火炮呼應西岸,以最炙熱的態度表達對荷蘭船隊的由衷喜愛!
“天了!40磅的岸防重炮。”范德蘭臉色鐵青,苦笑自語。
他說得沒錯,白米甕炮臺和和平島炮臺,分別隱藏部署了50門39斤和80門32斤岸防重炮。
不到一公里寬的海灣,東西兩側炮臺交叉狂轟,頃刻間,五噸炮彈歡迎遠道而來的海上馬車夫。
滑膛炮時代,岸上交叉密集的重炮跟帆船艦炮對射,優勢巨大。
因為海船是搖晃的,艦炮發射的誤差極大,艦炮必須要抵近100米內發射,當船抵近的時候,已經默默承受很多輪的打擊。
轟!轟!轟!
荷蘭船隊距離炮臺100米左右開始回擊。
然后,更神奇的火炮出現!
岸邊約30門小炮開始加入炮轟,轟!轟!轟!
“什么情況?”范德蘭用單筒望遠鏡死死盯住帶輪子的小型野戰火炮。
他不明白,這種五磅左右的小炮為什么會如此精準?
炮彈是小,但是架不住它準啊!
打十發命中五發,幾十發下來,也能叫一艘戰船癱瘓。
這個時代的大型風帆戰艦很難被擊沉,一是船身厚,戰艦側舷有二尺厚;
二是實心彈不是開花彈,只打穿側舷,并不會打爛船身,破破爛爛的帆船還能逃。
最怕的是實心彈擊穿船身后又擊中火藥桶,點爆火藥。
轟!最可怕的事發生,一艘五級風帆戰艦殉爆!
炸裂船身,海水瘋狂涌入,戰艦慢慢下沉......
“打旗號,退出海灣!”范德蘭咆哮道。
不可戰!與如此強大的岸防炮群對轟,純粹找虐!
這樣龐大的岸防炮群,乃范德蘭二十多年海軍生涯第一次見。
此時,大量膽大的吃瓜群眾涌向碼頭,欣賞壯觀熱血的基隆海灣炮戰,看見硝煙彌漫中緩慢退出的荷蘭戰艦,心中溢滿自豪:牛逼!炮臺的大炮真牛逼!
二十幾輪狂轟生生把荷蘭船隊轟出港灣。
然而,基隆海戰才剛剛開始。
三艘戰艦被轟沉,六艘戰艦被創,“受傷”程度不一,或桅桿斷裂,或船艙進水......
范德蘭胸悶異常,離吐血不遠,剛脫離東西炮臺的攻擊區域,迎面出現二十多艘戰船擋路。
“哦買噶!那是什么,一艘三級風帆蓋倫戰艦!”
他既驚駭又沮喪,明國海軍船隊領頭的是一艘三級戰艦,居然是蓋倫船。
要知道,此次對基隆的海戰,荷蘭出動的30艘戰艦,沒有一艘是蓋倫船,全是克拉克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