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第三任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光召集重臣與相關各藩商議應對之策。
倭國大量使用華夏文化,不僅是政治、軍事、文字、建筑、藝術等,甚至于將軍稱號也套用華夏,躲在倭國自稱中央,未開化之地稱蠻夷,所以,德川被倭國國王封為征夷大將軍。
“名國臺灣島之戰,完全出乎所有預判,乃吾國對華夏出兵的第三次慘敗!諸位,想一想如何才能平息名國冠軍侯之怒火?”
德川家光川字眉深鎖,面色凝重,現在他腸子都悔青了,悔不該聽從摳朽島薩摩、筑后、豐前、肥前等藩的鼓動,出兵名國臺灣。
基隆城不僅做貿易賺得盆滿缽滿,旁邊還有一座金礦,他知道,他眼饞,他無時無刻不想據為己有。
名國大亂,百姓起義,東北的景州將軍反叛,龐大帝國即將土崩瓦解,按華夏帝國規律,亂世極有可能會持續百年。
百年亂局的機遇!
朝鮮啃不動,早被東北反叛的景州軍拿下,那幫幕府眼里的野蠻人,曾經交過手,陸地野戰倭國沒有一絲一毫勝算。
琉球太小,還是薩摩藩禁臠,幕府所得利益剛夠塞牙齒縫。
往北拓展么,蝦夷倒問題不大,再往北打庫頁島,苦寒之地,所得有限,還沒人愿意去。
就剩下臺灣了,以前想跟西方人爭一爭,跟鄭芝龍搶一搶。
可突然橫空出世一個少年將軍,連東北景州軍的老巢都敢掏,武力值頂天,麾下部隊火器強勁,怎敢捋虎須?
好巧不巧,西方來了一個國家,叫丑國,用帆船大炮敲開倭國國門,強行要求通商,通商無所謂啊,可這幫野蠻人要占大頭。
但沒辦法,打不過,幕府只得同意。
兩年多的交往,丑國似乎有意要扶持倭國去攻打名國。
德川幕府覺得是個機會,有燧發槍,有火力兇猛的大炮,當個馬仔不是不可以,拿到好處后,悄悄躲著發育,以后再搞丑國。
于是,德川幕府出動了1500人,跟摳朽島九個藩國一起行動,湊了上萬人,趁冠軍侯南下離開之際,偷襲基隆城。
首要目標是金礦,如果戰事順利,拿下基隆城,那此次偷襲堪稱完美,會成為倭國軍事歷史上最為亮眼一戰。
得到基隆城后,順便將周邊城鎮一并納入管轄,從此占據臺灣島北面區域。
若冠軍侯打回來,可拉丑國入局,一同對付少年將軍。
然而,現實很殘酷!
跟鐵桿團的差距不是一丁半點,以前錯誤認為鐵桿團不過是強在燧發槍和大炮上,焉知對方火器層出不窮,士兵剽悍敢戰!
鐵桿團不到五千人,完勝己方五千人!
海戰同樣是不堪一擊,鐵桿團大帆船,一次炮擊足有幾十門大炮齊轟,想接近跳幫都來不及,很容易被轟沉!
費盡千辛萬苦,跳幫上船,鐵桿團船上的水手人手兩支燧發手槍,且鋼刀遠比己方鋒利。
打不過!不在同一個實力范圍內,全方位被碾壓!
幕府的一位老中語音低沉,充滿無奈道:“找一些囚犯當替罪羊,告知名國的冠軍侯,吾國一定會配合他剿滅海盜,賠款是難免的了,聽聞少年冠軍侯喜歡經商,貪財!嗜好奇珍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