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用艦艏強壯的“撞角”撞擊敵船,造成嚴重破壞;要么沒撞上后,兩舷接觸,跳上敵船肉搏。
當然,具體的地形海況,會衍生出大量的攻擊戰術,比如縱火燒船等等。
而大型風帆戰艦的巨大威力,便是火炮眾多,在船舷兩側安裝了大量火炮。
為發揮出一半以上的火炮力量,不惜以增加被炮轟面積為代價,用船體側面迎敵,接舷跳幫戰術無法承受側面數十門火炮轟擊,慢慢退出主流戰術。
至此,風帆戰艦的海戰使用頻率最高的便是縱隊陣型作戰。
縱陣的戰術目的是什么?
就是為了應用上大名鼎鼎的“t”字戰術。
兩支縱隊陣型艦隊互相追逐,理論上最終能形成“t”字形,實戰中,若是形成不了,那只好平行相對互轟。
雙方都想搶到t字一橫的位置,誰占據了誰就有優勢,1豎的位置自然要被動挨打。
因為火炮主要分布在船舷兩側!
紀淡海峽海面上,名國海軍組成六個縱隊,丑倭兩國海軍則是五個縱隊,縱隊后面游弋著一百多艘單桅小船,隨時準備抓住機會靠近跳幫。
鐵桿團的海軍旗艦“冠軍侯”號一艦當先,率領十艘風帆戰艦直指敵方的旗艦縱隊。
丑國海軍沒啥可躲的,來都來了,怎么也要試一試名國海軍的成色。
道理很簡單,兩支艦隊是整場海戰的勝負手,可以說只要消滅對方旗艦意味著海戰將獲得巨大優勢。
鐵桿團海軍旗艦縱隊與丑國海軍旗艦艦隊皆是蓋倫船型,同時皆擁有風帆戰列艦,數量上丑國13比11領先。
但鐵桿團有自信,在平行世界,他們的武器裝備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從來都是以少打多!
打個比方,相當于三國呂布的地位,太強,世間沒有人能單挑,只能數量上領先方可挑戰!
兩支艦隊彼此充滿默契,都選擇對方為攻擊目標,開始在海面互相追逐,努力尋找形成t字一橫位置的最佳時機。
這時候比拼的就是操船技術與經驗,誰技術好經驗足,誰就能搶到船位。
丑國海軍的艦隊指揮正是佩里準將,關鍵一戰,事關丑國能否在東方打開局面,他必須出馬。
冠軍侯號的艦長是東方亮在岱山島的鄰居,瘦高個陳四海,海軍研武堂第一期學員。
陳四海漁民出身,又長期給東方亮當大副,指揮操控西式帆船的技術在海軍數一數二。
可對比遠渡太平洋而來佩里準將,經驗上還是略有不足,而且船上的水手同樣比不過丑國海軍。
丑國戰艦縱隊率先抓住機會,搶到t字一橫位置,不過想完全占據一橫位置,對于經歷多次海戰的鐵桿團海軍來說,并不現實,僅是快一步展開船舷,相當于半個一橫位置。
轟!轟!轟!
雙方旗艦相距在百米左右,位置占優的丑國旗艦“薩拉托加”號抓住機會先開火。
薩拉托加號是一艘標準的三級風帆戰列艦,長49.6米,寬13.8米,艦炮70門,船員530人。
為啥雙方戰艦要拉近百米左右再開炮?
因為滑膛炮時代,風帆戰艦的火炮命中率,跟燧發槍陣一個道理,即是:精度不夠,全靠密集火力來湊!
艦炮的射程是能超千米,可距離超過兩百米,準確度靠撞大運,不拉近打,浪費彈藥可恥!
彈藥是有限的,不是讓你撞大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