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度、老孟、冷鋒這些高級將領跟老河間民團的竇剛一樣,無敵或者鐵家的人接任,他們均無意見。
道理很簡單,鐵敢的爺爺和父親出面,他們能翻臉么?武力扣押鐵家的人?實在是做不出來,恐怕無敵本人都做不出來。
而以錢家為代表的富商集團,還有以建陽衛為代表的衛所集團,表面上不會質疑無敵,實際上必然會擁護鐵家的人繼任。
無敵很尷尬,他沒有鐵桿支持者!
此時的臺灣,基隆城和臺北城,云集了大量南名朝廷的官員與名士。
病榻上,一些重要人物王吒不得不見,諸如張世澤、史明法、駱養性等。
長公主與朱三皇子當然也會過來探望。
消息很快如長了翅膀般,飛速傳播至整個臺灣,乃至景軍控制的地盤,再到全國各地。
臺北城內,望西酒樓。
一群逃難至此的高官和名流齊聚。
“哎!漢家將星,天賦千年難遇,終歸過于狂傲。冠軍侯,當世猛將也!基隆城缺一位運籌帷幄的智者,知輕重,明急緩!”
一位大儒,借著酒興悲憤直言。
在南名的官員與名流中,基本認同一個觀點,即冠軍侯因小失大,意氣用事,征倭國,打泰西人,卻丟掉神州大地。
“基隆這幫文官在做什么,竟然不知勸阻冠軍侯?”一位曾經的高官怒道。
“哪有什么文官?不過是兩個工部的舉人,八品芝麻官而已。”另一個高官內涵道。
如今,逃難而來的官員們,已經知曉,冠軍侯手下幾位文官,有兩個舉人,宋應星和申仁,還有幾個商人。
“十八歲渡海,遼東一戰直搗黃龍,二十歲征伐倭國,擒拿老倭王,逼其賠款議和,二十一歲下南洋,橫掃泰西諸國,何等驚艷!可惜!可嘆啊!”最先發言的大儒隱約間已經有淚光。
“小不忍則亂大謀,倭國彈丸小國,太祖明訓,乃不征之國,不過是倭寇于基隆登岸劫掠而已,冠軍侯年少,血氣方剛,全軍出擊。
親率竇剛秦彪兩員大將,發動滅國之戰,舍本逐末也。”吳中聲點評道。
吳中聲,馬士英之心腹,此次酒局便是由他發起。
突然,他發現,馬士英早已進入包間,正立于屏風之側,仔細聆聽眾人議論。
“閣老!”
一聲閣老,包間內眾人紛紛行禮。
“無須多禮,坐,坐。”
馬士英坐下后,同樣感慨道:“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冠軍侯不發兵倭國,就不是冠軍侯。
冠軍侯這樣的蓋世猛將,之所以戰無不勝,靠的是什么?”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
“敢戰也,誰敢挑釁虎威,追至天涯海角也必斬之,我朝缺的便是這般一往無前的猛將。將是兵之膽,將如此,兵豈有畏戰之人。”
眾人頻頻點頭,不愧是閣老,眼光獨到。
“哎!事已至此,多說無益。老夫此次相邀,乃是請諸公一起上書,勸冠軍侯同意換回圣上。”
弘興帝沒有逃出包圍,被景軍所俘后,押往帝都。
景軍本欲殺之,范文程獻計,用弘興換回阿巴泰等人,弘興帝到臺灣,必然會引起南名內斗,讓弘興派與朱三太子派的故事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