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吒的情緒價值很簡單,安慰話術為:無敵的眼里,除了他自己誰都笨,別管他,你是我見過最聰明的小朋友!
史明法不迂腐,沒有阻擋三皇子去實戰理工學院學習,因為現實無情告訴他,王吒就是要比他和張世澤強,不服不行。
他只是抓住空閑時間,給三皇子教授四書五經,講訴歷史,練習作文,抓娃娃方面,史明法特別狠。
公元1650年,元月十三日。
喝粥令頒布一個月以來,三百多萬逃難百姓基本情緒穩定,各地騷亂得到有效制止。
而有工作的人,情緒雖有波動,但并不會去參與鬧事。
鐵一樣的事實擺在人們眼前,沒人再有什么擔憂。
是過了一個喝粥的年,蔬菜、豆類等農產品也確實漲價了,但肉蛋的價格沒漲,甚至于大量海鮮涌入市場,肉價還出現微降!
何不吃肉糜!居然成了鐵桿團小政府的宣傳口號,據說是冠軍侯所定。
鼓勵臺灣海南的百姓多吃肉,多喝牛奶!
官員和儒生驚訝發現,攻擊糧荒問題再難奏效,以前去煽動逃難百姓很容易,但現在真煽不動。
鐵桿團小政府的大小官員,過年僅休息一日,便繼續開始分流工作。
首先,抽簽選人去燒山砍林,開荒幾乎是所有逃難百姓最想得到的工作,開完荒之后,意味著他們能分到田;
在臺灣,對普通百姓來說,干啥最賺錢?
三大方向:參軍、進實戰理工學院、種地!
農民的富有,在逃難百姓中一傳十,十傳百,原因嘛!眾所周知,糧價貴,種糧利潤驚人。
其次,鐵桿團招兵,新增兵源,一半會分給新逃難來的百姓;
最后,工坊開始恢復招工。
三個招人政策,雖說初期解決的人口不到10%,但難民們看到了希望,有希望喝點粥算啥?況且還有鯨魚肉干可以下粥,生活并不差。
官員和儒生們很沮喪,很氣憤!大家竟然還能到餐館酒樓聚會,喝進口悶酒!
酒樓硬是沒有一家倒閉,全部艱難挺著,你說氣不氣人!
不能賣米飯和饅頭的酒樓,能活一個多月,他們理解不了。
酒館酒樓老板不傻,反正海鮮多,紛紛打出宣傳招牌,主推海鮮,蒸的、煮的、炒的,包括魚膾(生魚片),應有盡有。
待業官員和儒生們想不通,其實很正常,因為他們看不到臺灣海南的經濟基本盤,民眾收入高,底氣足。
以前一直有白米飯,有饅頭,價格偏貴,但通貨膨脹被牢牢控制住,百姓真沒有緊張過,緊張和發愁的是鐵桿團的領導層。
百姓看不到,自然認為理所應當。
危機釋放出來,恐慌難免,但持續一個多月后,生活質量并未下降,肉類品種多,價格沒漲,很穩定,那就多吃些肉唄。
還能怎么招?改變以往膳食習慣,適應糧荒時期。
王吒近期越來越忙,大年初三先出海打漁,帶回五條鯨魚,緊跟著處理一堆對外事務。
這些對外事務,可以用密集來形容。
各路使臣云集基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