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截戰壕內,景軍付出近一半傷亡,終于占據,發愁如何翻越第二道戰壕之際。
手榴彈從第二道戰壕內扔下來,轟轟轟!慘不忍睹!
拼命想通過兩道戰壕間的通道攻進去,天啊!
面對的是什么?
戰壕清道夫:噴子(霰彈槍)。
砰!砰!.......
戰壕近戰大殺器怒噴之下,神仙來了也得跪!
夜戰還有一個關鍵點,是所有將領最心痛的點:沒法止損。
上萬烏真超哈和正藍旗的將士沖過去,指揮官看不見發生了什么。
只能等待傳令兵來回傳遞信息,前線作戰的將官同樣也無法掌握四周的戰況。
接近卯時,天已微亮。
阿濟格看到對面戰壕上,依然飄揚的鐵桿團戰旗!
心在滴血,夜襲可是八旗的精銳,消耗不起。
“撤回來!撤回來!”他咆哮著下令鳴金收兵。
可是,撤回來的人不足三千人,空前慘烈的損失!
很少有哪支部隊能承受住70%的戰損,慘敗!正藍旗算是殘廢了。
巳時,大帳內,阿濟格與博洛相坐無言,也無心睡眠。
三日來,未有絲毫戰果,己方卻折損驚人。
此次出征,從帝都發兵,匯集遼西遼東軍隊,共有十三萬人,再加上東北面趕過來的鑲黑旗與朝鮮軍,合計高達十五萬人。
當然,十五萬人并非是指十五萬戰兵。
如此規模的大軍,在古代需要征用大量民夫。
特別是景軍有攻城的計劃,所帶輜重可謂巨量。
有近三百門火炮,以及楯車、云梯等器械,共征用了七萬多民夫和包衣。
戰兵近八萬人,阿濟格鑲黃旗一萬,博洛正藍旗一萬,祖家軍一萬六,石廷柱一萬二(含八千烏真超哈),翁愛科爾沁部六千人,劉澤清五千余人,鑲黑旗和朝鮮軍皆為五千人,其他為遼東遼西各地抽調過來的部隊。
三次攻打下來,朝鮮兵傷亡近半,劉澤清掛掉兩千多人,祖家軍損失兩千余人,石廷柱折掉三千多。
最為痛心的是正藍旗,本想好鋼用在刀刃上,不想卻傷亡四千多人,博洛回帝都后估計旗主之位難保。
鐵桿團有多大損失?
阿濟格和博洛根本不愿意去估算,傷亡能有三千人么?恐怕沒有,二千人?天啊!扎心啊!
實際上,另一邊,冷鋒已經統計出戰損,犧牲八百余人,重傷退出戰場的將士為三百來人,也就是說傷亡一千一百多人。
雖說依托城堡與戰壕的守方,占據地利優勢,傷亡率必然低于攻方,但1:13的戰損比,太過駭人!
毫無疑問是大捷!金州大捷!
尤其是,攻方付出慘重代價,卻寸步難進。
這樣的戰役,還有必要打下去么?
阿濟格和博洛,內心其實已經清楚,下一步,他們要考慮的不是進攻,而是如何撤退!
如何以最小代價的撤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