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溝s形山谷西側的大黑山,斥候戰斗正頻繁交火。
二營增援到位,斥候戰隨即升級為山坡爭奪戰。
鐵桿團步兵主力,面對攻堅戰,永遠值得信賴,三千人如猛虎撲進山林。
五千人仍然作為騎步兵,被王吒分配前去支援石勇騎兵連,潮水一般涌向望海堝方向。
他們得到的指令是打通東北面的另一處山谷,然后往西折回,包圍祖大壽部。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先干掉景軍斷后部隊。
然后,再繼續追趕阿濟格,一人三馬騎步兵的速度,景軍不拋棄火炮輜重,注定逃不掉。
祖大壽絕望中,最后一次在制高點觀察鐵桿團用兵,一刻鐘后不得不轉移觀察點,鐵桿團火器兇猛,很快將攻占制高點。
s型山谷,山勢并不險峻,阿濟格為了打贏狙擊戰,留下一百門火炮。
可是,有毛線用!
火炮分布在山谷中間段的東西兩側山坡,為的是炮轟進入山谷的軍隊。
鐵桿團壓根就不接招,從西側山坡開始攻。
山地戰,就連現代軍隊也無法發揮火炮覆蓋優勢,更何況,這個時代的青銅火炮轟出的是實心彈,不是開花彈。
景軍青銅火炮成為擺設!
戰斗激戰正酣中,張世澤部和衛所聯軍姍姍來遲。
什么推進速度?一天走三十里?王吒不得不服。
張世澤部和衛所聯軍是典型的古代軍隊,要帶糧草輜重,要拉火炮,速度沒法快。
衛所聯軍這些年積攢了不少錢財,為打好第一次出征,配置了五十門大小野戰炮,志向不小。
張世澤部除了十來門野戰炮,竟然還帶著不少子母炮、碗口銃。
最有趣的是,王吒還看到他們軍中有士兵使用三眼銃,活脫脫的軍事博物館!
三眼銃乃是一種突火槍,算是第一代單兵手持熱武器,外形為三根竹節狀單銃聯裝,每個銃管外側都有個小孔。
使用時在銃管內添加火藥,最后裝填鐵彈或者鑄鐵塊、碎鐵砂等,在小孔處添加火繩,開火時點燃火繩,引爆裝填火藥將彈丸發射出去。
火繩槍與燧發槍普及以前,名朝軍隊,無論騎兵還是步兵都大量裝備三眼銃。
皮實耐用,但缺點太致命,射程短,沒扳機,擊發時步驟多,難以瞄準目標。
道理很好懂,沒有哪一個目標會傻站著不動兩到三秒,等你放三眼銃。
扳機是熱武器發展的里程碑,這一點毋容置疑。
“國公爺,遠山,你們各挑兩千身手好的士兵,隨我上山。”
張世澤激動得不停搓手,徐遠山兩眼放光,腦海處于大殺四方狀態......
好家伙!隊伍進山前,王吒被亮花眼。
衛所聯軍旌旗招展,十來面旗號威風八面,什么建陽衛、鎮海衛、金山衛、海寧衛、臨山衛等等。
“猥瑣”聯盟的軍隊,以往裝備差、口碑差,一戰即潰類型,但這次精神飽滿,排面拉滿,雙滿軍隊!
相比之下,張世澤部士兵竟有不少人穿著草鞋,按理說他們到臺灣后,王吒相助,安排去干活賺錢,不該如此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