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州西面與北面卻是勢如破竹,永寧沒有八旗軍,守城綠營直接反正,隨后,敘州府的興文、珙縣、筠連、高州、建武紛紛易旗。
對這些地方的小軍閥來說,各種旗幟準備齊全,四川一帶,大西軍、揚展的明軍、清軍、永歷的明軍來回拉鋸,誰來就聽誰的。
海龍營甚至攻到石虎關,只要石虎關一破,瀘州近在咫尺。
重慶的文安之傻眼,看不懂!王海是啥意思,想打吳三桂么?
夔東軍重兵集結重慶,劉體純、袁宗第、賀珍等部均在嚴陣以待,吳三桂卻在江津按兵不動。
若是王海有這能耐,能抄吳三桂后路,重慶諸將會全喊他為大哥!
王海會去打吳三桂么?
當然沒這必要,他是要讓李國翰的三萬清軍心生慌亂。
貴陽的孫可望同樣是一頭霧水,王海打藺州有何用?李國翰不是初出茅廬的將領,輕重自知,大軍已發,豈會輕而易舉打道回府?
弄不明白無所謂,不耽誤他給王海加官進爵。
帝業在望,孫可望不斷提拔親信的目的何在?自然是為了削減李定國與劉文秀的權力和影響力,急需招攬能打硬仗的青年俊杰!
王海就是那個最理想的青年俊杰,海龍公安排上!
四處游擊的王吒不知道自己已經從侯爵升級為公爵,逼吳三桂分出一萬人回防石虎關,便是階段性勝利。
他派人送信給文安之,讓其發兵打釣魚城,有機會拿下,沒機會做足姿態即可。
三月二十九日,海龍營帶著一堆糧草,殺了一個回馬槍,抵達二郎壩。
海龍營攻城掠地,基本沒損兵折將,反而是越打人越多,川東好漢們哭著喊著一定要跟大英雄王海打建奴,雖死無憾!
三千人暴增為六千人。
不是海龍侯招牌吸引力不夠,是真沒有糧食養那么多人,否則大軍能輕松破萬!
李來亨和改世王看得熱血沸騰,媽呀!闖王當年也沒有這么大魅力,冠軍侯不是人,是神!
三支軍隊匯合,一萬八千人兇猛撲向婁山關。
繼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攻播州,我重新收復婁山關。
濟席哈和李國翰總算體會到山區大兵團作戰的苦與愁!
想當年,萬歷期間,明朝朝廷為了清剿播州一個小小地方勢力,集四川、貴州、湖廣等八省之力,出兵二十四萬,耗費大量錢財物資,才平定楊應龍。
山區的軍閥是沒有能力逐鹿中原,但中原大勢力想徹底除掉山區割據勢力,費力不討好!
八旗軍縱馬入關劫掠,劫得盆滿缽滿,是因為劫掠的地方是華北平原。
騎兵一撒,方圓數百里之內,如若無人之境,為所欲為。
可深入到山區,還能為所欲為么?
首先,有兩支千人左右的部隊尾隨著清軍,猶如兩只惡狼,甚至敢晚上襲營放火,派軍去追,這些人化整為零,很快便能消失在群山之中;
其次,糧草告急,山區的村莊本就稀少,清軍想通過劫掠就地補給,派出的小隊人馬有去無回,這種情況在平原根本不可能發生;
最后,播州城守城意志堅定,三萬人攻城,不耗掉一萬人,難以攻破,大軍實力受損,外面還有近兩萬人盯著你,咋辦?進退維谷。
貴州的連綿群山,濟席哈和李國翰束手無策,他們感受到戰敗的前兆。
斥候已經完敗!
騎兵在貴州山區想都別想,清軍也沒有帶騎兵出征,僅有少部分哨馬,用于傳遞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