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臺球只為三件事
笑死自己
笑死朋友
笑死所有人】
唐朝
“打臺球!”
在街邊打籃球的一伙小屁孩有些激動,難道又是什么適合他們玩的游戲!
小屁孩們現在打籃球已經發展到團隊戰。
現在向我們走來的,最初的玩家,是籃球隊!
因為打籃球最開始,最正宗的規則就是由他們傳出去的。
另外一邊,每一個都白白胖胖的,是鯉魚隊!
他們后來者居上,以其非一般的幸運走到這里。
于是所有人一直認為這隊人不是靠實力,而是靠運氣,便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小鯉魚。
他們并不介意,反而欣然接受,甚至趁著流行起買漂亮鯉魚回去養之事,每一個隊員都買了小鯉魚。
這次為了贏,他們將小鯉魚都帶來了,他們懷抱中的小桶里就是小鯉魚。
為了公平起見,現在規則不再是一個竹篾籃球被大家用柳枝輪流打。
而是每一個人面前都有一個竹篾籃球,聽口號統一開始,按照成功打破籃球的次序,淘汰掉一半的人。
然后看哪一隊留下的人多,有指定權,可以選擇哪一隊優先開始,隊伍內部人員決定每個人的次序。
這是一場恢宏的比賽,卷入其中的愈達近百人,需要花費的時間也不止一天。
光之前的淘汰賽就花費極長時間,只有打破過籃球的人才有資格參賽。
然后就是分兩隊報名,這個時候就看兩隊隊長的魅力,因為隊伍不限人數,誰能招到更多的隊員,就更有優勢。
鯉魚隊和籃球隊家境都不相上下,使用財力開道都差不多。
但是鯉魚隊想著人多就行了,根本不挑,進他們隊伍就賞一粒碎銀子,幾乎把底層百姓一網打盡。
籃球隊武將家庭,他們更看重能力,找的都是以前一起玩時,打籃球贏的次數多的人。
所以鯉魚隊隊員多于籃球隊。
然后淘汰賽由兩隊隊長一起邀請的一男子來下口令開始,并且這名男子提供比賽所需的所有籃球。
整個過程的資金由兩位隊長承擔。
前幾名很快就出來了,但是到后面就特別慢。
本來最后一個晉級的人出現后,剩下的可以放棄打籃球了。
但落后的其中一名小孩不肯放棄,并且說道,
“我要證明我是有資格參加這場偉大的比賽,而且我不想讓我的隊長失望!”
剩下淘汰的人聽到這話,一個個都不肯停下,堅持要完成比賽。
隊長們也被感動了,表示愿意一直等下去,直到最后一名隊員打破籃球。
這一等就等了一天,他們也沒想到最后會花這么長時間。
大家看比賽都看累了,只能重新約定時間,開始決賽。
本來他們約的比賽都是避開天幕播放的時間,因為這些小孩也覺得天幕很好看。
但是比賽時間被拉長,后面因為各個家庭不同的原因等等,實在找不到時間統一約見面。
最后還是因為天幕快播放了,家人一個個也懶得管小孩,都盯著天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