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有門,門外還是門】
天幕上出現了一名長相敦厚的男子,帶領著走進樓房,從光明走向黑暗。
【房東說從電梯出來正對著的……
這是安全出口啊?這哪有……】
唐朝
“安全出口?難道是閻王殿?”
有那看天幕自覺學了一些字的少年,腦洞大開。
閻王殿的故事他們也聽過,至少有個說書人,只要給他2文錢,他也愿意給他們這些只能在街上混日子的少年,講講故事。
其中就有人死后要到閻王殿里接受審判的故事。
說書人形容閻王殿陰風陣陣,大門上有恐怖的獸首,閻王殿幾個大字還會發出綠光。
正好天幕上安全出口也是發出綠光,安全出口,不就是死后能夠安穩到達,保全自身的地方,出口出口,所有人都要去的門口。
少年搖頭晃腦,深覺自己實在智慧,沒看那些拿把折扇裝模做樣的書生都沒想到嘛!
少年小心翼翼寫上“安全出口”幾個字,字體很大,墨跡混雜,幸好字足夠大,才能勉強認得出來。
思考了一下,少年又在“安全出口”幾個字后面,畫了一個鬼臉,雖然少年毫無畫技,但是畫的太爛剛好看起來像個鬼畫符,也算完成他的目標了。
“唉,可惜,還不會寫閻王殿幾個字,只能先這樣了。”
天幕上男子試探走進安全出口,本以為看到的都是樓梯,結果就看到一個直達頂樓的地方,有一道門。
【這哪有啊……
……那啊?
那這不還得爬嘛!
我……我瞧瞧去。】
天幕上男子也震驚了,不會吧,那里有房子?一般不都是出去就是天臺了嗎?
抱持著這種懷疑態度,男子一步步走上樓梯,打開大門……
魏晉時期
此時帳篷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那種利用榫卯結構進行組裝的,復雜的帳篷基本上被舍棄,
或者說只有超大型,足以容納數十人的帳篷才用的上這種榫卯結構,還專門請了匠人幫忙搭建好。
像他們偶然幾個人的山中小聚,用的就是竹條制作的帳篷。
結構和傘有些相似,所以也不用搭建,只要撐開固定住就可以了。
這種方便的帳篷十分流行,名士們幾乎人手一個,搭建過程也不需要他們這些風雅之人動手。
之前有一個自己動手搭建榫卯結構的帳篷,結果沒成功,已經淪落為笑談。
現在他們為了不影響自己的身份,自然更不可能親自動手。
“這是仙境吧?”
“明亮的房間,潔白的墻壁,還有你看那樓梯,好似無窮無盡。”
“對啊,而且你們看,此人還在往上走,越往上,那光就不停閃爍,難道是快要進入仙境的預示?”
看到兩個名士越來越期待的樣子,第三人忍不住開口打擊,
“我看不是仙境,而是地府,黑暗,綠光,而且房屋樓梯都狹窄閉塞,像牢房。”
“牢房?住這么好的牢房?!”
“你們以人的眼光看自然覺得好,但地府也是神之所在,對神來說,這當然不算什么。”
那二人聽聞也覺得有些道理,
“是啊,我感覺仙境應當更加美麗,鳥語花香,這上面的都沒有,甚至太素了。”
于是沒一會兒,三人又開始就天幕上的樓房是地府的論證點有哪些,開始商討,甚至引經據典,找到對地府描繪之景一一進行代入。
【啊,是這……哪把鑰匙對啊,唉,是這把,開了開了!】
天幕上,男子打開房門,里面明亮暖黃色的光照射出來,等男子徹底進門,
才發現他站立的玄關位置,正對著上方,左下方,右上方三個樓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