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簡單,既然景同先生的著作中提到法,術,勢三者,那為何,法治,德治,以及無為而治不能一起實行,相互彌補。”
“何解”穆清雙目閃光,在她眼中已經沒有了別人的身影,整個大堂只有楊乾一人,自己的注意力不自覺就被他那認真的側臉吸引住了。
“法家曰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但我不敢茍同,可以普法,告訴君王,士大夫,黔首們,哪些可做,哪些是做不得,而且法家素來嚴苛。”
“那么可以在法家的框架上增加一條道德,所謂德治,用整個國家的氛圍養成美好品德,讓很多品行不好之徒,相形見愧。”
“還有就是無為而治,其實說到無為而治,我認為不足的地方可以彌補,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可以讓有些階層,行業自由發展,由當地官府牽頭,做一個正確的引導。”
“上至君王,下至士大夫,皆是一群酒囊飯袋,上梁不正下梁歪,政論再好,不去做,也不過空談罷了。”
眾人驚訝的看著楊乾,雖然他說的話不一定認可,但不得不說,確實是在可行范圍之內,可惜無論是法治,德治再得不到當權者支持以及長時間的渲染下,很難進行。
“好膽。”
“楊乾,你過了。”
“是啊,怎么能妄議君王。”
窮士子們還算好,那些士大夫們直接跳了起來,對著楊乾就是一頓罵。
穆清對于楊乾提出的論點非常感興趣,漸漸來了興致。
“楊公子分析的確實有道理,德治需要當政者全力推廣,很可能數十年都未見奇效,無為而治則確實可以修改,進行引導,但還是繞不開執政者。”
“如果開始普法,讓一個國家在短時間內全靠法治來維持,楊公子如何能保證,掌權者不會用刑法來欺壓黔首呢”
“儒家有所謂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此乃為君之道,如果上好刑,則民變好斗,豈非不妙”
穆清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楊乾也說,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句話正好印證上梁是什么樣,下梁就是什么樣。
接過克里斯娜倒好的酒,楊乾一飲而盡,沉思半響道“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法治不完全。”
“比如說殺人,那按照夏律來說肯定是斬首,一命抵一命,但在這條夏律內可以添加注解。”
“為何殺人,主觀意愿如何,被抓的時候有沒有反抗之類的,都可以添加進去,讓法治變的更加飽滿,適合所有人。”
“因為惡念殺人,斬首之,但如何因為救人而殺人,該當如何難道不應該嘉獎嗎”
楊乾再次喝下一觴酒,解釋道“而且你的論點沒有說完,儒家說的是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則至矣,焉用稼。”
當眾人仔細聽講的時候,楊乾“啪”的一放酒觴。
語氣輕快道“我認為這句話,前面三句半對,最后一句是放屁,圣人之言,錯了。”
全場沉默無聲。
幾秒鐘后,幾個士大夫直接跳了起來,指著楊乾破口大罵。
“這可是儒家圣人所言,你居然如此污蔑。”
“朽木不可雕,你這樣的還能算學子庖廚都比你懂的多。”
“哈哈哈哈,如此狂妄之徒,就應該被叉出去,亂棍打一頓才能解心頭之恨吶。”,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