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儒”即是以儒家重視人、以人為本、合理分配利益等觀念為原則。
所謂“外”,則是外在變現,具體的措施。
“外法”,即以法家的觀念建立政治架構,以法治觀念治國。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也是有私心的動物,唯有法才是公平公正的變現形式。
當然外儒內法的形式不是沒有缺點,相反弱點還很明顯。
外儒內法的統治,決定了封建社會即是人治而非法治因為從外表上看,一切法都被規范為仁德的范圍之內了。
法外有情,是封建統治者為自己標榜的資本,而不是破壞法制的依據,就很能說明問題。
還是那句話,沒辦法,現在這個時代,用這樣的思想綱領是最好的統治綱領,那已經算領先這個世界數百年的進程。
至于別的學說,讓思想綱領都兼容過去,只需要把需要的那部分拿來就成。
比如墨家,上輩子收到動漫影響,人氣非常高,為什么在泱泱數千年歷史中卻沒有傳承下來。
墨家弟子精通武藝被稱為墨俠,奉守兼愛,非攻的要旨,同時擅長機關術,而神秘的機關術也是上輩子那些粉絲們喜愛墨家的原因。
上輩子的歷史中,墨家在戰國時期的地位,可以說是非常之高。
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指的是楊朱,墨指的就是墨家。
如果說楊朱是非常極端的貴己主義,那墨家就是一個非常極端的道德主義,而且是比儒家更甚的道德主義。
說來也有趣,墨家的創始人就是從儒家里面出去的,只是學著學著,學到最后就發現越來越不對勁。
所以閃人之后,另起爐灶,成為反對儒家的急先鋒,墨家對儒家到底杠精到什么程度。
墨家有著名的墨家十論,除了非常熟悉的兼愛,非攻還有,尚賢,尚同,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
再看到后面就不對勁了,章節的名字直接就叫非儒,這基本就是指著鼻子開噴。
加上墨子和魯班的器械對決,墨子贏了,所以在戰國時期,不說墨家占據半壁江山,但至少也是一個榜一榜二大哥。
學說是文,機關術,守城術是武的話,墨家應該屬于那種文武雙全的學說。
但為啥墨家到了后面地位就不行了,對比當時還沒他混的好的,諸如儒家,道家,法家。
人家在后面是什么地位儒家霸占朝堂上千年,道家雖然和之后的道教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依然占據了民間的廣闊天地。
法家雖然口碑不好,但外儒內法,一直是歷代王朝的真實寫照。
而墨家自戰國之后一蹶不振并逐漸消亡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從統治者的角度來說。,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