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北方,幾乎所有運輸都是靠著陸運。
陸運的壓力很大,比如一百車。
那至少要用一百頭牛或者是馬。
一頭牛一天要攝入自身體重15的食物,平均一頭黃牛在500斤朝上。
那一頭牛一天就要吃掉75斤左右的食物。
一般的駑馬怎么說也要吃掉1520斤的食物。
一個百人車隊,如果牛和馬各五十頭,那么一天的草料就要消耗4500斤左右,這還是往少里算的。
雖然商隊也會帶輜重,但很多時候,也是在途徑別的縣城以及郡城的時候就地補給。
可也要知道,當地的市場也不是一成不變,加上通訊的問題。
你以為一頓吃的是固定的數量,到了地方一看,漲價兩成,那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所以,雖然因為供需關系,古代行商很賺錢,可風險也非常大。
甚至碰到天災等不可預知的事情,往往商隊幾個月跑了一趟后發現不光沒有賺錢,反而還蝕了本。
可運河一旦開通,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只需要在將貨物運送到碼頭邊,裝運后,就可以直接開到目的地,再搬下來。
這要消耗什么無非是一些苦力的錢和租船的錢而已。
而且水運比陸運速度更快。
楊乾算過一筆賬,在陸運和水運都能到達的地方。
路程越長,水運越便宜,甚至成本只有陸運的二十分之一,二十五分之一。
如果你貨物多的話,甚至能將運送成本壓縮到三十分之一。
那隨之而來的是恐怖的收益。
如果按照現在的比方來說,你租一個店鋪,一個月是一萬租金,你一個月純利潤能做到兩三萬左右,就已經很好了。
可如果你的店鋪租金每月只有500,400,甚至只有350的時候。
這錢賺的就跟撿錢沒啥區別了。
這是利潤好的店鋪,那有些店鋪租金一萬,純利潤一萬五,那也就是混日子。
連自己都養不活。
如果租金降低,每個月只有500,那幾乎來說,你賣多少就賺多少。
并不是每個人都擅長種地,養殖,有了碼頭后,還能養活一大批的沒有土地的佃農,何樂不為
甚至楊乾大發善心,可以讓張雨夢弄出一些節省力氣的工具,省的老了之后一身的病。
一邊想,一邊睡,楊乾好似置身與夢境一般。
城內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城外是忙碌的碼頭,各式各樣的商品不斷被販運過來。
遠處是一大片金燦燦的糧食,一眼望去,天地一色。
楊乾直接躺在滿是麥穗的土地上,嗅著沾滿泥土氣息的農作物。
在一個人吃人的世界里面,還有什么比滿地糧食還要幸福的場景嗎
馬車里面空氣流通順暢,大家都相互聊天,也有人打著牌。
在一個座位上,蕭思媛還是不厭其煩的告誡自己的女兒,跟動物相處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婉兒則露出一副青春期少女特有的不耐表情。
“你們看。”
也不知道是誰說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