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
水產市場的腥氣混著消毒劑味道撲面而來,李明帶著偵查員王芳走進“大海觀賞魚行”。老板陳大海正蹲在魚池邊給錦鯉投餵增色飼料,見警察進門,手中的飼料罐“噹啷”掉在地上,橘色顆粒散落一地,驚得魚兒紛紛躍起。
“陳老板,這池子平時都是你在管理”李明盯著波光粼粼的水面,池底的假山石后隱約可見錦鯉斑斕的尾鰭。
陳大海掏出手帕擦汗:“是,每天早晚各換一次水,周末還會用紫外線燈殺菌。”他忽然提高聲音,“警察同志,誰會把尸體丟在我這兒啊我跟衛國無冤無仇!”
王芳翻開筆記本:“但你有兩個仇人——王建軍和李國慶,都是你以前的合伙人,現在各自經營魚行,對嗎”
陳大海的臉色瞬間變了。三年前,他與王建軍、李國慶合資經營高檔觀賞魚養殖,后因利潤分配不均拆伙,三人在市場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背地里互相撬客戶、舉報檢疫問題,甚至曾發生過潑硫酸毀魚的惡性事件。
“他們倆想搞垮我!”陳大海一拍大腿,“肯定是他們干的!丟尸體在我魚池,既能毀我生意,又能嫁禍給我!”
“所以你認為,兇手是故意選擇你的魚池拋尸”李明接過王芳遞來的市場平面圖,發現“大海魚行”位於市場中部,距離入口約80米,確實不是最近的魚池。兇手拖著尸體穿過市場,需要避開監控和行人,選擇此處必有深意。
首先調查王建軍。他的“建軍水族”主打龍魚養殖,倉庫里瀰漫著濃重的青苔味。王建軍隔著魚缸玻璃打量警察,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袖口——那里有塊暗紅色污漬,形似血跡。
“我那天在外地進貨,”他翻開手機里的高速公路收費記錄,“凌晨三點出發,下午五點才回來。再說了,我要真想報復,會用這么笨的辦法”他忽然冷笑,“倒是李國慶,最近賭馬輸了不少錢,說不定想製造混亂轉移債務糾紛。”
李國慶的“國慶觀賞魚”門面裝修簡陋,地上堆滿空飼料袋。他正在用尼龍繩捆綁泡沫箱,打結方式與沉尸用的“牛樁結”如出一轍。聽到“陳大海”的名字,他啐了口檳榔渣:“他血口噴人!我上周去省城參加魚展,有參展商可以作證。”他指向墻上的合影,背景是“東川國際水族展”海報。
但李明注意到,李國慶的參展證日期是2024年12月31日——案發當天,他已返回東川。技術組隨后傳來消息:王建軍袖口污漬是魚血,其貨車監控顯示案發時確實在高速路上;李國慶的參展證系偽造,他在1月2日下午15:00曾出現在市場后門,且其倉庫發現與現場一致的“紅塔山”煙盒。
“他有檳榔嗜好,會打牛樁結,案發時在市場附近。”王芳在白板上畫著關係圖,“動機可能是嫉妒陳大海的生意蒸蒸日上,想通過拋尸搞垮對方。”
老陳卻提出質疑:“但李國慶怎么知道劉衛國的身份如果是隨機拋尸,那他選擇陳大海魚池的理由就不成立;如果是針對性殺人,劉衛國又怎么會跟他產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