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三步並作兩步衝過來,呼吸在顯示屏上凝成白霧:“查就診人信息!“
“叫...李...李小曼。“小周逐字念出名字,手指卻突然僵住,“身份證號...查無此人。“他快速切換界面,“掛號用的是臨時卡,只留了個廢棄的手機號。“
檔案室的老式座鐘敲響三點,窗外的梧桐樹影在地面搖晃。小王抓起車鑰匙:“去醫院病案室,調原始病歷!電子檔案能刪,紙質文件刪不掉。“
推開病案室鐵門的瞬間,刺鼻的樟腦味撲面而來。小王和小周在編號架間穿梭,紙箱摩擦聲在寂靜中格外刺耳。“找到了!“小周拽出一個牛皮紙袋,封皮上潦草寫著“20211123急診076“。泛黃的紙張上,接診醫生的字跡力透紙背:“患者自述長期飲用高氟水源,雙側腓骨持續性鈍痛,x光顯示骨小梁增粗、骨膜增厚......建議住院進一步檢查。“
“但她沒住院。“小王注意到病程記錄欄的空白,突然指著化驗單,“等等,這里有個生化檢查單!雖然沒寫姓名,但檢測項目和骸骨的氟含量數據完全對應。“他掏出手機拍照,“立刻發給張林,讓他對比微量元素比例。“
當兩人準備離開時,檔案室管理員突然開口:“這姑娘我有印象。“老人推了推老鏡,“那天她疼得直冒冷汗,可繳費時盯著手機猶豫了半天,最后說不治了就跑出去了。“
“您還記得她長什么樣嗎“小周屏住呼吸。
“挺清秀的,右眼角有顆紅痣。那天穿件破洞牛仔褲,腳踝露出來的皮膚...好像有點發灰。“管理員的描述讓小王心頭一震——這和骸骨旁提取的布料纖維、異常的皮膚色素沉著完全吻合。
連夜調取醫院周邊監控,畫面里,2021年11月23日傍晚,一個纖瘦的身影走出急診樓。她裹著灰色衛衣,右手指節無意識地敲打褲腿,正是骸骨鑑定中發現的“強迫性肢體動作“特徵。監控顯示她上了一輛黑色電動車,車牌被泥巴遮擋,但車頭掛著的小熊鑰匙扣。
暮色如墨浸透城市,小王和小周盯著監控屏幕,眼睛布滿血絲。畫面里,那輛掛著小熊鑰匙扣的黑色電動車拐進城中村后,便消失在錯綜復雜的巷道中。城中村內監控覆蓋率不足30%,且多為老舊設備,畫面模糊不清,追蹤難度極大。
“從電動車消失的這個路口開始,把周邊方圓五百米內所有能用的監控都調出來。”小王咬牙切齒地說道,手指重重戳在屏幕上電動車消失的位置。接下來的八個小時,他們守在監控室,一幀一幀地查看畫面,眼睛酸澀發脹,卻不敢有絲毫懈怠。
【寫到這里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他們發現電動車曾短暫出現在一家便利店門口的監控里。便利店老板回憶:“這姑娘總來買止疼藥和泡麵,看著臉色不太好,走路一瘸一拐的。”但當詢問她的住處時,老板卻搖了搖頭。
小周沒有氣餒,繼續走訪周邊商鋪。在一家五金店,老板提供了重要線索:“去年冬天,有個姑娘來買過鐵絲網,說是要封閣樓的窗戶,怕漏風。”這條線索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開始重點排查城中村內有閣樓的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