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切換到香燭攤的監控,穿黑夾克的男人帽檐壓得很低,“5月21日上午9點14分,嫌疑人購買香燭時左手腕有銀色反光,步態特徵與現場足跡吻合。”
“監控盲區太多了。”小王調出墓園的監控分布圖,紅色標記的盲區占了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圍墻外的市政監控已損壞半個月,導致追蹤線索中斷。守墓人老張頭的小屋監控只拍到嫌疑人背影,無法辨認面部特徵。”他嘆了口氣,指著最后一張截圖,“唯一清晰的畫面是嫌疑人翻越圍墻,動作利落,落地僅用17秒,推測有攀爬經驗。”
小周把李承德的送水路線圖鋪在桌上,紅色馬克筆在東山公墓和望岳小區之間畫了條直線。“死者5月20日的送水清單顯示,最后一單是望岳小區3棟2單元,約定送達時間晚上8點,”他的指尖敲在路線圖上的紅點處,“從望岳小區返回送水公司,東山公墓是必經之路,距離約1.2公里。”他調出李承德的考勤記錄,5月20日的簽退記錄空白,“公司規定送水后需當日交帳,但他當晚未歸,手機於晚上9點17分關機,最后信號基站在東山公墓附近。”
“重點嫌疑人張強,”小周突然用紅筆圈住一個名字,幕布上彈出建材店老板的照片,“男,42歲,身高178厘米,與李承德有三萬元欠款糾紛,上周在送水公司當眾威脅過李承德。”他調出張強的車輛信息,“名下有輛紅色摩托車,型號與監控中的可疑車輛一致,且近期有改裝排氣管的記錄。”
會議室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窗外的麻雀在樹枝上蹦跳,嘰嘰喳喳的叫聲卻穿不透這層凝重。“現在有個關鍵疑問,”李明的手指在桌面上劃出兩道線,“嫌疑人為什么要把尸體藏在墳墓里是臨時起意還是早有預謀”他看向小楊,“現場有沒有發現挖掘工具”
小楊搖頭:“未找到平頭鐵鍬,但在距離現場50米的水渠里發現了疑似鏟柄的木屑,正在做樹種比對。”張林突然補充:“死者胃內容物和血液中均未檢出安眠藥或酒精成分,說明是突然遭遇襲擊,沒有防備。”小王調出張強的通話記錄:“5月21日凌晨1點32分,張強曾給一個號碼打電話,時長1分23秒,對方是他的侄子張磊,住在東山公墓附近。”
李兵突然放下筆,椅子在地面蹭出半寸:“我傾向於債務糾紛引發的激情殺人,”他指著小周的路線圖,“張強可能在公墓附近攔截李承德催債,爭執升級后動手殺人,之后臨時起意挖掘墳墓藏尸,並用鐵鏈捆綁尸體防止被發現。”他分析道,“墓碑上的『債』字和折斷的柏樹,都是在發泄對債務的不滿。”
小周提出不同意見:“如果是激情殺人,為什么會攜帶鐵鍬”他指著小楊的現場照片,“挖掘墳墓需要時間和工具,更像是有預謀的作案。”張林點頭認同:“扼頸動作連貫,指壓痕分布均勻,說明嫌疑人有一定力量和經驗,不像是初次作案。”
李明突然拍板:“分四路展開偵查,”他掰著手指計數,“第一路由小周帶隊,全面排查張強5月21日的活動軌跡,重點核實凌晨2點至6點的不在場證明,搜查其住處和摩托車;第二路由小楊負責,擴大現場勘查范圍,重點尋找平頭鐵鍬和可能的作案兇器,對鐵鏈上的dna加急比對;第三路由小王跟進,調取張強侄子張磊的監控錄像,核查兩人通話內容,排查周邊廢品收購站是否有鐵鍬出售記錄;第四路走訪李承德的社會關係,尤其是近期接觸的人員,核實欠款糾紛細節。”
晨光漸漸爬滿會議桌,在每個人的臉上投下明暗交錯的光影。李明把搪瓷缸里的殘茶倒掉,“哐當”聲驚得大家一激靈:“特別注意張強的右手是否有傷痕,”他強調,“李承德指甲縫里的皮膚組織很可能來自嫌疑人,這是關鍵物證。”他把李承德的照片收進檔案袋,照片上的送水工笑容在陰影里漸漸模糊,“這個老實本分的送水工,不能就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散會時,小周的筆記本上已經記滿了整整四頁,每一條都打著問號和感嘆號。小楊抱著現場照片往技術科走,走廊里的聲控燈隨著他的腳步亮起,照亮了墻上“執法為民”四個燙金大字。張林摘下沾著碘伏的手套,指尖還殘留著福馬林的味道,他想起李承德左肩胛骨那顆被衣物遮擋的黑痣——這個隱藏的特徵,或許能成為確認尸體身份的最后佐證。
張強的傳喚證已經填好了,李明在簽發人處簽下名字,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音,像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對峙拉開序幕。東山公墓的泥土里藏著太多秘密,而此刻,陽光正穿透云層,照亮了那條通往真相的路。
小王把張強的資料拍在副駕駛座上,照片里的建材店老板叼著煙,啤酒肚把黑色t恤撐得發亮。車窗外的梧桐樹影掠過卷宗上“三萬元欠款糾紛”的字樣,他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發動警車往望岳小區駛去——那里是李承德最后送水的地點,也是張強建材店的所在地。
“張強這人脾氣爆得很。”望岳小區門口的保安老李靠在值班室門框上,手里的搪瓷缸印著“勞動模范”四個褪色的字。他往建材店的方向努努嘴:“上周三下午,李承德來要錢,兩人在店門口吵得差點動手,張強指著鼻子罵『你等著瞧』。”保安突然壓低聲音,“我聽見張強說要找人『修理』李承德,當時還以為是氣話。”
建材店的卷閘門半開著,里面的切割機發出刺耳的轟鳴。小王掀開簾子時,粉塵撲面而來,張強正蹲在地上給水管套絲,右手纏著圈紗布。“警察同志找我啥事”他的聲音裹著鐵屑味,紗布滲出的暗紅血跡格外刺眼。小王注意到他穿的42碼勞保鞋,鞋底紋路與現場的43碼鞋印明顯不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