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州,襄陽。
襄陽坐落漢水邊上,和樊城隔江而對,彼此能相互支援。
襄陽掌控著漢水的水上通道,那是南北往來的水陸交通要沖。
經濟發達,土地肥沃,地理位置優秀,南方政權如果能擁有襄陽,便能隨時進軍宛洛,圖謀中原。
北方政權如能控制襄陽,則可割裂長江防線,以漢水入長江,以上游優勢席卷下游江南。
現任荊州刺史劉表,把治所放在襄陽。
劉表年過四旬,正值春秋鼎盛,憑借漢室宗親的身份,以及年少時與張隱,薛郁等人號稱“八駿”。
聲名遠播,董卓上奏天子封劉表為荊州牧,之后單騎入荊州,穩固基業。
劉表在荊州期間,推揚儒學,興辦學校,招撫有方,使得荊州在這亂世之中難得過上太平生活。
…………
書房內,劉表打量手中書信,一臉頭疼。
“子柔,異度,你們覺得該如何應對兩方的書信。”
今日一大早,劉表先后收到上庸送來兩封書信,一封是皇子劉協所寫,另一封則是上庸縣令及當地世家發來的哭訴信。
信中指責劉協路過上庸,橫征暴斂,胡作非為,請求劉表為他們做主。
至于劉協的信,更是赤裸裸的袒露意圖,信中想讓劉表冊封林殊為上庸縣令,其余西城房陵兩縣,劉協在信中列出縣令名單。
劉協這一操作,劉表憤怒不已。
上庸是我荊州的屬地,你劉協憑什么安排當地的官吏,分明欺人太甚。
蒯良、蒯越兩人對視一眼,眼神交流過后,蒯良說道。
“主公,屬下認為咱們現在還不能與劉協發生沖突。”
“荊州之地尚未徹底安定,南陽一帶又有劉協大軍駐扎于此,萬一發生沖突,對荊州極為不利。”
一旁的蒯越也開口附議。
“兄長所言極是,上庸之地本就離蜀地近,離楚地遠,之前主公安排官吏去上庸,很難在當地起到影響。”
“上庸對主公而言是雞肋,可對于劉協而言,確是絕不能放棄。”
劉表聽后不解。
“為何?”
蒯越耐心為其解釋。
“劉協手握皇上冊封的漢中王圣旨,就是說劉協目地是漢中。”
“漢中太守王斌,是劉協親舅舅,肯定會堅定支持劉協。”
“劉協如今控制南陽郡,勢必要與漢中連成一體,而上庸就是漢中與南陽必經之路。”
“劉協是無論如何也要拿下此地,否則南陽與漢中就首尾不能相顧。”
劉表恍然。
“既然如此,那我只能做這個順水人情了。”
雖然心里不爽,但劉表知道,以荊州的實力,自保尚可,但進取不足。
更何況,長沙那邊還有個江東猛虎在那里虎視眈眈。
……
襄陽,議事廳,張三看到劉表用官印蓋上文書,也就意味著主公派他出使的目地達到。
張三原以為,事不容易,需要發揮他三寸不爛之舌才能成功。
可沒想到……
張三滿臉興奮拿起文書,連忙拱手道謝后,開始回程。
上庸的劉協,這段日子除了挖空心思撈錢,就在招募人才。
一幅招賢令,荊州,益州還有各地人才紛紛前來。
上庸之地,忽然變得熱鬧非凡。
劉協將選拔人才分成兩類,一文一武。
文人主要考察文化、算術、內政……
武夫主要看十八般武藝,還有兵法軍略。
劉協讓林殊擔任考察文人工作。
林殊本文采不凡,在瑯琊榜世界里有第一才子美名。
經過兩人商量,仿前世科舉制,舉辦考試。
武夫同樣如此,懂兵法的去考兵法,會武術的考武術。
但是最終將由劉協親自考察,憑借系統掃描,劉協不相信有明珠暗沉的事。
考核如火如荼進行,劉協去看起擂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