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站在采石城頭,望著江面上的敵舟。數百艘戰船于江面一字排開,旌旗招展,遮天蔽日,當中一艘巨舟,一面巨大的帥旗被風吹得咧咧作響。
朱元璋問向身旁的常遇春,“常兄弟,這敵舟聲勢浩大,我水軍舟小,當如何破敵?”
常遇春哈哈大笑,“銀桿蠟頭槍的樣子貨,末將率一隊水軍直沖中路,在那旗艦巨舟上斬了敵軍主帥,賊軍自破。”
朱元璋眉頭一皺,“那巨舟高逾三丈,只怕不那么好上。”
常遇春回道:“用繩索勾住船舷,再順著繩子爬上去,那天破太平城末將就是這么爬上城墻的。”
朱元璋哦了一聲,連說了三個好字。
翌日,用過早食,朱元璋下令全軍出擊,千余戰船直沖向敵艦。
雙方互相對射,江面一時箭矢如雨。元軍船大,令艦船來撞義軍小船,義軍將士紛紛棄船登上敵艦,與元軍廝殺起來。一時場面混亂至極。
忽然有十數艘小船,直撲蠻子海牙的旗艦,為首一將正是常遇春。
旗艦上的元軍紛紛向船隊射箭,船上義軍都是身披輕甲,手持盾牌,擋住飛來的箭矢。
等到小船靠近旗艦,帶著鐵鉤的繩索飛上船舷。元軍紛紛砍斷繩索,義軍一時竟無人上得了船。
常遇春看得心中焦急,抄起一根兩三丈長的乘船竹篙,一個撐桿直接跳上了元軍旗艦,拔出背后的厚背開山刀,一頓砍殺。
殺退數人,而后紅巾義士紛紛飛索而上,不到半柱香功夫,數十義軍精壯都爬上了元軍旗艦。
眾義士在常遇春的率領下如虎入羊群,瞬間把元軍殺得七零八落。
常遇春直接殺向帥旗,所過之處,元軍要么身首異處,要么被砍成兩段,竟是無一活口,這旗艦仿佛成了修羅地獄。
蠻子海牙見常遇春勇不可擋,便在護衛的簇擁下,事先登上小船逃跑了。
常遇春見蠻子海牙逃了,心中火起,一刀砍向了那碗口粗的旗桿,帥旗應聲而倒,斷口宛如銅鏡,平整無比。
元軍見自家帥旗倒了,已是無心戀戰,陣腳大亂,紛紛繳械投降,或是跳水逃生。
混戰了兩個時辰,元軍大敗,大部分棄舟登岸,蠻子海牙收攏殘部,逃往集慶。
此戰朱元璋收了萬余降兵,盡得元軍戰艦,水軍實力大漲。
整軍一月,將元降軍與郭天敘部潰兵分散編入諸將各部。
朱元璋親率五萬大軍,號稱十萬,兵分兩路,一路從太平走水路,一路自江寧走陸路,水路并進,直撲集慶。
江寧鎮,屯民兵四萬,以陳兆先為帥。
徐達率先出陣,于江寧叫陣,陳兆先遣帳下先鋒大將李內陽出戰,被徐達一槍挑下馬。
陳兆先再派兩員大將出城接戰,都被徐達數合內斬于馬下。陳兆先所部皆懼,不敢再出,緊閉城門,據城而守。
是夜,徐達親率一支百余人的精壯,趁著夜色,于丑時偷翻入內,偷偷開了城門,而后在城門處放火。
見得火起,朱元璋率三千騎兵為先鋒,沖入城內,直撲陳兆先大營。城外數萬人馬尾隨進城,城內守軍紛紛棄械而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