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張定邊離去背影,陳理心里七上八下的,摸不準張定邊的意思,便看向了鄒普勝,“鄒太師的意思呢?”
鄒普勝嘆了口氣,“全憑陛下圣裁。”
鄒普勝也好,張定邊也罷,都不想擔這個棄城出降的污名。小皇帝還不到十三,哪懂這些,心里自是拿不定主意,目光掃視了一圈,滿朝文武皆是目光閃躲,不敢與其對視。
小皇帝無奈,只得看向羅復仁,羅復仁聲淚俱下,“陛下,降了吧,武昌城守不住的,遲早要破。”
小皇帝眼神飄忽,小聲問道:“朱元璋真不殺朕?”
羅復仁回道:“微臣以性命擔保,陛下不僅性命無憂,吳王還保陛下永享富貴。”
陳理支支吾吾的道:“那就降了吧。”
羅復仁再度伏地叩拜,高呼:“吾皇圣明,微臣代武昌數十萬百姓及兩軍將士叩謝皇恩!”
翌日一早,武昌城城門大開,陳理親率張定邊,鄒普勝等文武群臣,出門請降。
陳理率眾人拜伏于朱元璋身前,小皇帝匍匐于地,奉上璽印,趴在那里瑟瑟發抖,腦子里一片空白,之前羅復仁教他的話一路也想不起來,“朕…哦不…我…罪臣陳理,叩見吳王…”支吾了半天,沒有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朱元璋看著這個比世子朱標大不了幾歲的小孩兒,在自己面前瑟瑟發抖,語無倫次,心中唏噓不已。命人接過陳漢璽印,隨后微笑著將他扶起,“起來吧,你還是個孩子,這么大的擔子不該落在你肩頭。”
隨即對陳理身后的文武群臣道:“都起來吧,諸位愿追隨本王的,本王必厚待,若是想要離去的,本王也絕不阻攔。”
聽得朱元璋此語,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還時不時的瞟一眼張定邊與鄒普勝。
張定邊上前一步,率先開口道:“吳王高義,定邊在此謝過吳王不殺之恩,就此別過,后會無期!”說罷轉身便走。
常遇春見得此情景,心中頗為不快,上前對朱元璋說道:“大王,就讓他這么走啦?”聲音頗大,自然也落入了張定邊耳中。
張定邊停下腳步,轉身看向常遇春,眼神陰狠,“不知常大帥還有何見教?”
常遇春欲上前與他對峙,朱元璋伸手攔住他,“本王說話算話,怎會反悔,張太尉只管離去便是。”
說罷,令人牽來一匹戰馬交與張定邊,張定邊朝朱元璋打了個稽首,翻身上馬,策馬而去。
張定邊走了,朱元璋便看向鄒普勝,“鄒太師,久違了,不知可愿輔佐本王,共創大業?”
鄒普勝搖了搖頭,“承蒙吳王不棄,怎奈老朽年事已高,已是老眼昏花,無法為吳王效力,還望吳王恕罪。老朽家小還在城中,還望吳王準許老朽收拾一二,攜家小再歸隱山林。”
朱元璋點了點頭,“鄒太師請便,只是可惜了太師一身陰陽五行的本領。”
鄒普勝亦是拱了拱手,“老朽這點微末道行,讓吳王見笑了,老朽代武昌數十萬百姓,及一家老小謝過吳王,老朽告退。”說罷也轉身往城內去了。
其余眾人,大部分亦是拜謝過朱元璋后,各自離開了,剩下的一小部分便跟著陳理降了朱元璋。
事畢,朱元璋便引軍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