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馮成民下意識的感嘆道:
“這是整個屯子的老百姓都餓急眼了,開始集體進山想轍了。”
其實馮成民說的,眾人也都想到了,主要是這里的腳印實在是太密集了,大的,小的都有,但絕大多數都是布鞋底。
也就是說,參與挖獾子洞的人,基本都是普通老百姓,可能都沒有獵人。
聽到馮成民的話,武冬疑惑的問道:
“不是有返銷糧嗎?我記得返銷糧是可以賒賬的啊。”
武冬所說的返銷糧,其實也是這年代特有的產物。
簡單的來說,就是大伙沒糧食吃了,然后上級把大伙交的公糧再返賣給大伙。
不過要知道的是,這種糧食的價格,雖然要比糧站的糧食價格低一點,并且還可以以屯部的名義賒賬,但卻是有定量的。
而這個定量,正常都是按人口,也就是每個人只能買多少斤,并不是無限量的賣給你。
當然,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所有的這些,都是有一個前提的。
這個前提就是所在的地區,本就是貧困落后的地方,要么就是所在地區,遭受了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欠收嚴重等。
總之,就是這地方的人確實是沒糧食吃了,才會賣給你。
所以,武冬的話說完,馮成民就說道:
“那可能是這地兒沒申請下來返銷糧唄,要么就是太少吃沒了唄。”
這種事情,是沒個準兒的,反正這個青黃不接的季節,不管哪塊兒都不好過。
這處獾子洞沒掏成,別處的獾子洞也就多余找了,即使找到,可能也被挖了,也就是說,王安的麻雷子也就算是白買了。
接下來的路,眾人都下意識的加快了速度,除了順帶手的打上一兩彈弓,收獲個幾只松鼠或者家雀,還有鵪鶉啥的,都不再特意的停下腳步了。
不過即使是這樣,當眾人走到dj縣的時候,已經是兩天后了。
而木雪離和王利倆人身上的傷,也好了正經不少,最主要的是臉上的青腫已經消下去了。
只是這倆人臉上早就已經結痂的傷口,看上去那是相當的猙獰,著實是非常的影響美觀。
好在人無大礙,依然是那么的活蹦亂跳。
不過當眾人路過一條小河時,木雪離和王里從水里看到自己的樣貌后,這倆人的心情,明顯不好了。
木雪離的心態比較不錯,因為過了一段時間后,就自我調整好了,繼續了他那話癆的性格,好像臉上的疤瘌,壓根就沒影響到他。
而王利可能是因為年齡還小,毀容的事情對他的打擊,也著實有點大,基本就是一直一言不發。
好像他已經完全忘記了,當初他被救回來時說的“活著就不錯了”這句話。
當然,這種事情誰都可以理解,一個剛剛17歲的小伙子,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能有多大??
此刻回到dj縣的眾人,幾乎都是同一個想法,那就是“回家”。
簡單的商議過后,眾人便直接分開了,武冬和張舒雅6人回縣城,而王安和馮成民四人直接回興安鄉。
至于張舒雅惦記的抓林蛙的事兒,她好像直接選擇遺忘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