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拌完玉米面,王安又將這些玉米面攥成一個面團子,然后便拿著這個面團子出門了。
當王安走回馬車旁邊的時候,劉桂蘭已經把裝著漁網的麻袋找了出來,并且被王大柱綁在了車后大梁上。
看到王安手里的大面團子,王大柱詫異的問道:
“你整這玩意兒干啥呀?咋的?你餓了?”
說實話,王大柱這話說的,著實有點氣人,明知道王安要打魚,還非得問上這么一嘴。
再說王安哪怕是真餓了,那也不可能直接啃生面團子啊!
奈何說這話的,是自己的親爹,所以王安選擇忍了,主要是不忍也沒法,當爹的說兒子,說就說吧,又不能動手揍自己親爹一頓。
不過雖然不能將自己老爹咋地,但話還是要說的,所以王安邊隨手將面團子放在糞上,邊笑呵呵的順著王大柱的話說道:
“嗯呢,我尋思一會兒咱爺倆餓了干不動了,就把這面團子烤了吃。”
王安話音剛落,只見劉桂蘭也忍不住笑罵著插嘴道:
“你這犢子玩意兒,好好跟你爹說話,那吃的玩意兒還能放到糞上?”
看的出來,這兩口子就是故意的。
王安挨說了,王大柱倒是正經挺高興,然后笑著說道:
“那小河溝里的魚多得是,你整這玩意兒根本沒必要,都白瞎那玉米面了。”
不得不說,王大柱說的還真就沒錯,畢竟在當地要是想吃魚了,并且對魚的種類也沒有什么要求的話,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隨便找個小河溝子,然后直接用抄網撈就可以了,打魚的話也是直接撒網就行,老特么簡單了。
畢竟這年代的黑省,水資源是相當豐富的,而且“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這句話中的前一句和后一句,雖然有點夸張了,但“瓢舀魚”這句話,卻是一點兒都不夸張的,因為這是事實。
所以像王安這樣,撒網之前還想著要打個窩兒的,確實沒啥太大的必要。
其實除了這些原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糧食比魚金貴的多,用糧食換魚,開什么玩笑?
不過王安之所以這樣做,那是因為王安想在大河里撒網打大魚,像是小河溝子里的那些小鯽魚、小鯉魚或草魚苗子、白條、還有竄釘子等等雜魚啥的,王安才不吃呢。
關鍵是打魚的時間很短,只能撒個三兩網就得回家了,所以打個窩聚聚魚,就十分有必要了。
王安笑呵呵的說道:
“我才不去小河溝子打魚呢,我要去大河打大魚,我跟你們說,打個窩子聚聚魚再撒網,嘎嘎快,不然得順著河邊扔上好幾網,那多費勁。”
王大柱聞言笑了一下,這才“贊許”的跟劉桂蘭說道:
“你別說啊,還是小安這法子好,我們原來都是把糠炒熟了給魚打窩,這用玉米面打窩,我們還真沒干過。”
王大柱這話,著實有深度,聽起來像是夸贊,但實則就是在說王安浪費糧食,只是說的不是那么明顯而已。
好在王安對這種話從來都是免疫的,反正你是爹你有理,你愛說啥說啥唄,我就該干啥干啥就行了。
劉桂蘭對于怎么打魚是沒有興趣的,只是囑咐了一句道:
“那你倆小心點,那河水現在老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