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楊知至起身,指著袁玉璋鼻子大罵:“好你個袁玉璋,敢對中尉大人無禮?來人呀,給我重打二十大板!”
袁玉璋道:“御前哪兒有你京兆尹說話的份?陛下,這雨還求不求了?總有一幫小人阻攔,要不然陛下在,貧道早就打他一頓了!”
唐僖宗還真想看看袁玉璋揍他一頓,自打見到袁玉璋,這人的行事作風太解氣了。可現在這么多人圍著也不好胡來。
只好跟田令孜商量:“阿父,還是讓他盡快求雨吧,朕也要積些功德。”
田令孜點了點頭,道:“陛下有旨,請袁仙師登臺祈雨。”
袁玉璋看著眼前用竹子搭建而成的高臺,心中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
這座高臺高達四五米,人站在上面搖搖晃晃,讓人膽戰心驚。走到高臺前,調度官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放棄上臺。畢竟,誰也不想冒險嘗試這樣搖搖欲墜的建筑。
袁玉璋無奈之下,只好默念咒語,以防萬一高臺倒塌,至少不會被掩埋其中。
他偷偷卷起袖子看了一眼時間,發現才剛過九點半。于是,他只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在高臺上打坐冥想。
然而,周圍的環境并不寧靜。不時有螞蚱飛過來,袁玉璋不得不頻繁地揮手驅趕它們。他可不像唐僧那樣,可以忍受蟲子的叮咬而保持入定狀態。
坐在臺下的唐僖宗看到袁玉璋在高臺上手忙腳亂的樣子,不禁皺起眉頭,心中暗自嘀咕:“這位道長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有道行的人啊!”
與此同時,楊知至帶領著一群官員準備好了香案,并邀請唐僖宗前來祭拜天地。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上天的敬意,如果真的能夠降下雨水,那將歸功于皇帝的誠意和虔誠。
唐僖宗指著香案上密密麻麻的蝗蟲問道:“這些蝗蟲怎么都跑到香案上來了?有什么好吃的?”
楊知至拍馬屁道:“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荊棘而死,此乃祥瑞之相。”
百官聞言,紛紛表示祝賀。
唐僖宗苦笑道:“祥瑞?哪里的祥瑞能讓百姓流離失所,赤地千里?算了吧,朕還要臉!”
楊知至吩咐鼓樂吹吹打打,唐僖宗的每一個跪拜天地的動作,都要配上一段打擊樂器。
巨大的噪音驚得附近的蝗蟲飛舞起來,百官慌忙躲避,狼狽不堪。惹得高臺上的袁玉璋大笑起來。
鬧劇結束,一看時間已然到了十點。太史局監副開始指揮親信將一車黃金搬到渾天儀密室,關上門約半炷香的時間,打開一看,果然消耗殆盡。
隨后又是一車。耗費了三車黃金,總算開始刮起大風。原本這幾日就是下雨的天氣,黃金的用處也就起到了個引子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