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秦子良冷哼了一聲。不假思索地回道:“習武不就是為了打架斗狠,殺人而已”
“習武在你看來就是這般胡作非為嗎?”秦宇冷笑反問。
“不,不對。”
秦子良似乎意識到自己的說法太過偏激,憋紅了臉半天沒說話出來。
“既然你認為不對,那我來給你說說習武是為了什么?”
秦宇逼視著他的眼睛,鏗鏘有力地說出了“強身健體,保家衛國”八個大字。
秦子良被秦宇的氣勢所懾,自知理虧低下頭不敢去看他的眼睛。
“你是對的,我錯了!”
秦子良垂著腦袋,聲如細蚊,像極了斗敗的公雞。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秦宇善意的笑了笑,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接著朗聲念道: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說完,他一個標準的原地轉身,大踏步的回到了剛才所站的位置。他念唐代李賀的這首詩是想激發一下眾人習武的斗志。
眾人當中,秦子良最懂詩詞,反應最為強烈。他瞪大了眼睛看著秦宇筆直挺拔的背影,臉上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神情。很難想象這樣一首慷慨激昂氣勢磅礴的詩會出自年僅十六歲的秦宇之口。全詩前二句反面襯托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后兩句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激心情。這一點很符合秦子良現在的心境,他本可以才學入仕,卻深受家族限制。兩者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若干年后,當他跟秦宇談起當初聽到這首詩的心境時,兩人的身份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秦少爺,這首詩是你自己寫的嗎?”秦子良改口尊稱秦宇為少爺,足以看出他對這首詩的重視。
“子良哥是族兄,以后稱我為二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