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聯系了一家行業內的大廠,向對方詢問:“張總,我們廠現在面臨關鍵零部件進口受阻的問題,聽說你們之前也遇到過類似情況,你們是怎么解決的呢?”
張總說:“我們當時是找到了一家國內的科研機構合作,共同研發了替代品。不過這需要投入不少時間和資金。”
李明在一旁聽到后說:“這是個辦法,但我們時間緊迫,不知道有沒有更快的途徑。”
方勇說:“我們可以同時聯系幾家國內的供應商和科研機構,看看能不能加快進度。”
周勝點頭:“好,我們分工行動。李哥,你聯系供應商,看看他們有沒有類似的產品或者有沒有能力生產。方勇,你聯系科研機構,了解一下他們有沒有相關的研究成果或者合作意向。我來整理我們廠對這些關鍵零部件的技術要求和使用情況,方便和他們溝通。”
李明聯系了幾家國內供應商后,回來對周勝和方勇說:“這些供應商有的有類似產品,但技術參數不完全符合我們的要求,有的則表示可以嘗試生產,但需要我們提供詳細的技術支持。”
方勇也說:“我聯系的科研機構對這個項目比較感興趣,他們有一些相關的研究基礎,但需要我們廠投入一定的研發資金,而且不能保證短期內能出成果。”
周勝思考了一下,說:“我們可以把供應商和科研機構召集起來開個會,大家一起討論一下,看看能不能結合各自的優勢,加快研發和生產的進度。”
李明和方勇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于是他們開始籌備會議。在會議上,各方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供應商代表說:“我們有生產經驗,但技術上還需要突破,希望科研機構能在這方面提供幫助。”
科研機構代表說:“我們有技術,但對實際生產和應用場景不太了解,需要你們供應商和廠里提供詳細信息。”
周勝說:“我們廠可以提供零部件的使用環境、性能要求等資料,也可以在研發過程中配合測試。我們希望大家能盡快合作,解決我們的燃眉之急。”
經過一番討論,各方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決定共同研發和生產符合廠里要求的關鍵零部件。
在合作過程中,遇到了各種技術難題。科研機構在研發新的材料配方時遇到了困難,供應商在生產工藝調整上也出現了問題。
科研機構的王教授對周勝他們說:“我們在材料的耐高溫性能上遇到了瓶頸,按照目前的配方,無法滿足你們廠的高溫工作環境要求。”
供應商的李廠長說:“我們在加工精度上很難達到你們要求的水平,現有的設備和工藝需要更新,但這成本很高。”
周勝對他們說:“王教授,李廠長,我們得一起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成本方面我們可以再商量,但質量和性能必須保證。我們可以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技術途徑或者尋求更多的外部支持。”
李明說:“我們可以聯系一些高校或者其他科研機構,看看他們有沒有相關的技術可以借鑒。”
方勇說:“對,我們也可以在行業內發布技術難題,尋求解決方案,說不定有專家能幫我們。”
于是,他們開始拓展思路,尋找更多的資源來解決技術難題。通過聯系高校和在行業內發布信息,他們得到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