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與企業文化建設部門、大院文化遺產保護團隊進行交流。
周勝說:“我們在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同時,不能忽視文化傳承。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讓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相互促進呢?大家談談看法。”
企業文化建設部門負責人說道:“周勝,我們可以將文化元素融入到科技創新產品中。例如,在智能設備的外觀設計上融入傳統藝術圖案或文化符號,使其更具文化內涵。在企業內部文化建設中,開展科技與文化融合的主題活動,鼓勵員工從文化中汲取創新靈感。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對企業的歷史文化和大院的傳統文化進行展示和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我們的文化底蘊。”
大院文化遺產保護團隊成員補充說:“我們大院有許多歷史建筑和文化遺跡,這些都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可以在保護這些遺產的基礎上,將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開發文化旅游項目。比如利用智能導覽系統,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和便捷的參觀體驗。舉辦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融合的展覽和活動,展示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科技助力下的創新發展,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良性互動。”
周勝點頭表示贊同:“這種將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相結合的思路很好。文化建設部門和遺產保護團隊要密切合作,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讓科技創新為文化傳承注入新的活力,文化傳承為科技創新提供精神支撐,使企業與大院在發展過程中既有科技的先進性,又有文化的厚重感。”
在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協同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和大院的品牌形象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產品因文化內涵而更具特色,文化活動因科技手段而更具吸引力。周勝看到了這種融合發展帶來的積極變化,他開始思考如何將這種模式推廣到更廣泛的領域,為企業與大院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
此時,周勝注意到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企業在環保科技和智能科技方面的積累,以及大院豐富的社區資源和產業基礎,為兩者的融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周勝與企業戰略研究部門、大院產業發展團隊進行探討。
周勝說:“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們企業和大院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呢?大家分析一下我們的優勢和切入點。”
企業戰略研究部門負責人說道:“周勝,我們企業在智能科技領域的研發成果可以為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支持。例如,我們的物聯網技術可以應用于制造業的生產設備監控和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水平。在環保科技方面,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優化環保產業的資源配置和污染治理方案。大院的社區資源可以作為數字經濟創新應用的試驗場,如開展智慧社區建設,通過數字化平臺整合社區服務資源,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同時,大院的產業基礎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提供了產業對接的機會,如傳統制造業與數字營銷、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