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勝的帶領下,兩個專門團隊迅速組建起來。負責鄉村生態文化數據庫建設的團隊立刻著手制定詳細的數據收集計劃。
團隊負責人李強在團隊內部會議上說:“我們的任務艱巨且意義重大。要全面收集各地鄉村的生態文化資料,這需要我們與各個鄉村緊密合作。大家先劃分一下區域,每個小組負責特定地區的資料收集工作。不僅要記錄文字資料,像傳統習俗的具體流程、民間藝術的創作手法等,還要拍攝相關的圖片、視頻,盡可能全面地保留這些文化信息。”
小組成員紛紛響應,開始討論各自負責區域的特點和收集重點。其中一位成員說道:“有些偏遠鄉村的文化資料可能比較難獲取,我們得提前和當地的村委會或者文化負責人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李強點頭道:“沒錯,與當地的溝通至關重要。另外,我們要注意資料的整理和分類,方便后續大數據分析。”
與此同時,負責利用人工智能進行鄉村生態文化創新創作的團隊也在積極探索。團隊核心成員王悅在討論會上說:“我們要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化作品,首先得讓人工智能學習大量的鄉村文化素材。大家可以先收集各類鄉村音樂、繪畫的樣本,然后輸入到算法模型中,引導人工智能生成符合鄉村文化風格的作品。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保持對生成作品的審核和調整,確保其能真正體現鄉村文化的內涵。”
另一位成員提出疑問:“可是,如何讓生成的作品既具有創新性,又能被大眾接受呢?畢竟鄉村文化有其獨特性,不能過度創新而失去了原本的韻味。”
王悅思考后回答:“這就需要我們不斷調整算法參數,在創新和保留文化特色之間找到平衡。同時,我們可以邀請鄉村居民和文化專家參與到作品的評估中來,根據他們的反饋進行優化。”
隨著兩個團隊工作的推進,新的問題也逐漸浮現。在鄉村生態文化資料收集過程中,部分鄉村對資料收集存在顧慮,擔心文化信息泄露或者被不當使用。
負責該區域資料收集的成員向李強匯報:“李哥,有些鄉村不太配合我們的工作。他們覺得這些文化資料是他們的寶貝,擔心交給我們后會出現問題。”
李強皺了皺眉,說道:“這確實是個問題。我們得和他們耐心溝通,強調資料收集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他們的文化,并且承諾會嚴格保護資料的安全和隱私。可以準備一些資料使用協議,明確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讓他們放心。”
在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創新創作時,團隊發現人工智能生成的部分作品雖然具有鄉村文化元素,但缺乏情感和生命力,難以真正打動觀眾。
王悅在團隊會議上憂心忡忡地說:“目前生成的一些作品,從技術層面看,融合了鄉村文化元素,但總感覺缺少點靈魂。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讓作品更有感染力嗎?”
一位成員提議:“或許我們可以讓人工智能學習一些鄉村文化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表達。比如,了解某個傳統習俗是如何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生活環境下形成的,這樣生成的作品可能會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