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科技研發板塊的成員匯報:“周先生,在基礎搭建期內,我們成功吸引了來自全球50多個科研機構和100多家企業參與到鄉村科技研發項目中來。目前已經有20多項新的科技成果進入試點應用階段,涵蓋了農業生產、能源利用和生態保護等多個領域。”
負責教育板塊的成員接著說:“鄉村科技教育項目標準化建設已經初見成效,全球有超過300個鄉村的科技興趣班按照新的標準進行教學,孩子們對科技的興趣和參與度明顯提高。同時,我們通過在線教育平臺,為全球鄉村的學生提供了超過5000節免費的科技課程,累計學習人次達到10萬以上。”
負責文化傳承創新板塊的成員也興奮地說:“鄉村生態文化數據庫已經收集了來自全球2000多個鄉村的文化資料,大數據分析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鄉村文化作品在多個鄉村旅游景點進行展示,受到了游客的廣泛好評,有效提升了鄉村文化的影響力。”
周勝聽著大家的匯報,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家在基礎搭建期的工作成果顯著,這為我們后續的拓展融合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在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在鄉村科技教育的普及程度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接下來,我們要針對這些問題,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確保拓展融合期能夠順利推進。”
在拓展融合期,全球鄉村電商聯盟的建立成為核心任務之一。聯盟成員們積極與各國的電商平臺、物流企業以及鄉村企業進行溝通協商。
負責電商聯盟籌備的成員介紹說:“我們計劃打造一個統一的全球鄉村電商平臺,整合各地鄉村的特色產品,如農產品、手工藝品等。同時,與知名物流企業合作,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確保產品能夠快速、新鮮地送達消費者手中。”
經過一系列的洽談和合作,全球鄉村電商平臺終于上線。平臺上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鄉村的豐富產品,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一位來自歐洲的消費者在平臺上購買了一款來自中國鄉村的手工刺繡產品后評價道:“這款刺繡太精美了,通過這個平臺,我能夠購買到來自遙遠中國鄉村的特色產品,感受到了不同鄉村的獨特魅力。”
國際鄉村科技文化節也在拓展融合期成功舉辦。首屆國際鄉村科技文化節在亞洲的一個鄉村舉行,吸引了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鄉村代表、科研人員、文化愛好者等參加。
在文化節上,各國鄉村展示了各自的科技成果、文化特色和傳統技藝。來自南美洲的鄉村展示了他們利用太陽能技術打造的生態農場,非洲的鄉村則帶來了充滿原始魅力的傳統舞蹈和手工藝品。
在科技文化節的交流研討會上,各國代表就鄉村科技發展、文化傳承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一位來自北美洲的鄉村代表說:“通過參加這次文化節,我看到了不同國家鄉村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創新成果,這為我們鄉村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我們可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在拓展融合期,對鄉村小微企業的扶持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聯盟設立了專項扶持基金,為有潛力的鄉村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組織專家團隊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和市場咨詢服務。
一家來自歐洲鄉村的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得到聯盟的扶持后,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優化了產品包裝和營銷策略。企業負責人感激地說:“多虧了聯盟的幫助,我們的產品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市場銷量也增長了兩倍多。”
然而,在拓展融合期的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在全球鄉村電商平臺運營過程中,遇到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政策差異、產品質量標準不一致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