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看著四合院來來往往的游客,心中萌生出一個新的想法。他覺得可以將四合院打造成一個兼具文化傳承與科技展示功能的基地。一方面,通過展示四合院的歷史變遷、傳統建筑特色以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利用這個平臺展示公司在科技領域的創新成果,尤其是與金屬材料相關的應用,進一步拉近科技與大眾的距離。
周勝將這個想法與林悅和孩子分享后,得到了他們的一致贊同。于是,一家人開始著手籌備四合院的改造計劃。他們邀請了專業的文化保護團隊和科技展示設計團隊,共同規劃四合院的改造方案。在保留四合院原有建筑風貌和文化韻味的基礎上,對部分房間進行了功能改造。
其中一間房被改造成了科技展廳,通過實物展示、多媒體互動等形式,呈現公司從創立之初到如今在金屬材料領域的各項創新成果,以及這些材料在航空航天、醫療設備、環保科技等領域的應用實例。另一間房則作為文化傳承室,陳列著老北京的傳統手工藝品、民俗文物,還定期邀請民間藝人來此表演傳統技藝,如京劇、剪紙、面人制作等。
改造工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期間也遇到了一些技術和文化保護方面的難題。比如在科技展廳的建設中,如何在不破壞四合院古樸外觀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展示設備和線路;在文化傳承室的設計上,怎樣更好地營造出傳統的文化氛圍,同時又能滿足現代展示和活動的需求。
周勝再次發揮他的創新精神,與團隊一起研究解決方案。他們采用了一些隱蔽式的布線技術,將線路巧妙地隱藏在建筑結構內部,既保證了四合院外觀的完整性,又滿足了科技展示設備的用電需求。在文化傳承室,選用了具有傳統風格的裝飾材料,搭配現代的燈光設計,營造出古樸而溫馨的氛圍。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四合院改造完成,正式對外開放。一時間,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當地居民前來參觀。人們在這里既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又能領略到現代科技的神奇。一位參觀的老人感慨地說:“這個四合院變得更有意思了,以前只知道這是個老院子,現在才發現這里面藏著這么多高科技的東西,還能看到咱老北京的手藝,真是太棒了!”
隨著四合院成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亮點,周勝的公司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和贊譽。這不僅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還為公司帶來了一些新的合作機會。一些文化產業公司看中了四合院的獨特價值,希望與周勝的公司合作,開展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周勝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機,與幾家文化產業公司達成合作協議。
他們以公司研發的金屬材料為基礎,結合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制作出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如金屬材質的京劇臉譜、帶有四合院圖案的金屬書簽、以傳統工藝打造的金屬飾品等。這些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不僅在國內暢銷,還出口到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為公司開辟了新的盈利增長點。
在公司業務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周勝并沒有忘記公司的核心業務——星際材料研發。隨著“星際探索材料計劃”的深入推進,研發團隊在自我修復材料的基礎上,又將目標瞄準了具有更強適應性的多功能星際材料。這種材料不僅要具備自我修復、輕量化、耐高溫、耐輻射等特性,還要能夠根據不同的太空環境自動調整自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