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社區除了展示環保創意工作室的精美手工藝品、環保圖書館的豐富藏書外,還重點介紹了智能環保設備的應用經驗。不少社區代表對四合院社區的智能環保設備表現出濃厚興趣,紛紛表示要回去借鑒學習。
在經驗交流環節,大家圍繞“如何進一步提升社區環保的可持續性”展開了熱烈討論。一個社區代表提出:“我們在環保工作中發現,資金來源的穩定性是影響環保項目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大家在這方面有什么好的經驗嗎?”
周勝思考后回答道:“我們可以多渠道籌集資金。除了政府補貼、社會捐贈和社區自籌外,還可以探索一些環保產業與金融的結合模式。比如,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環保理財產品,吸引居民和投資者參與,將資金用于支持社區環保項目。同時,鼓勵社區內的企業開展環保相關業務,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激勵他們加大對環保的投入,這樣既能促進企業發展,又能為環保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大家對周勝的建議表示認可,并進一步探討了具體的實施細節。通過這次展覽和交流會,各個社區之間的交流更加深入,合作也更加緊密,為社區環保聯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環保工作的深入開展,四合院社區的居民們越發意識到環保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提議:“我們可以和周邊學校合作,開展環保教育進課堂活動,編寫專門的環保教材,讓孩子們系統地學習環保知識和技能。”
這個提議得到了社區和周邊學校的積極響應。于是,孩子和社區里幾位熱心教育的居民一起,與學校的老師們共同編寫環保教材。他們結合孩子們的認知特點,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圖片和實踐案例為載體,介紹環保的基本知識、垃圾分類方法、綠色生活方式等內容。
教材編寫完成后,在周邊學校的部分班級進行試點教學。在課堂上,老師通過播放環保動畫短片、組織環保主題游戲等方式,引導孩子們學習教材內容。孩子們對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非常感興趣,積極參與課堂互動。
一個小學生在課后興奮地說:“今天的環保課太好玩啦,我知道了原來垃圾可以變廢為寶,以后我也要做個環保小衛士。”
看到孩子們對環保課的熱情,社區和學校決定將環保教育課程推廣到更多班級,并定期組織環保實踐活動,如校園垃圾分類競賽、環保手工制作等,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加深對環保的理解和認識。
隨著環保教育進課堂活動的開展,孩子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他們不僅自己養成了良好的環保習慣,還將環保理念帶回家,影響著家長們的行為。許多家長表示,自從孩子上了環保課后,家里的環保氛圍更濃了,孩子會主動提醒家人做好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用電等。
在四合院社區積極開展環保教育的同時,周勝的公司在國際可持續發展領域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公司與國際科研團隊合作研發的一種新型可再生能源技術,在降低能源成本和提高能源轉換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這項技術有望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應用,為應對能源危機和氣候變化做出重要貢獻。
公司憑借這項技術,在國際能源領域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吸引了更多國際合作伙伴的關注。周勝帶領團隊與多個國家的企業和機構展開合作洽談,希望將這項技術推廣到更多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