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四合院的路上,周勝有些沮喪:“李總,這投資不好拉啊。再這么下去,修復工作沒法及時開展。”
李總安慰道:“別氣餒,周勝。咱們再想想辦法。對了,咱們可以聯系一下媒體,把四合院的故事和修復計劃報道出去,說不定能吸引一些熱心人士的關注和支持。”
周勝眼睛一亮:“李總,這主意好。咱們馬上聯系媒體。”
很快,周勝聯系了一家當地頗有名氣的報社。記者小王來到四合院了解情況。
小王一邊拍照,一邊聽周勝講述四合院的歷史、遭遇的變故以及未來的修復計劃。
小王感慨地說:“周先生,這四合院的故事還真是曲折。如果報道出去,肯定能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不過,關于文物那塊,目前能確定有嗎?”
周勝說:“雖然還不能百分百確定,但從筆記本的線索來看,可能性很大。而且警方和考古隊都很重視。”
小王點頭:“行,我回去就整理稿件,爭取盡快刊登出來。”
兩天后,報紙上刊登了關于四合院的報道,標題為《歷經波折的四合院:文化傳承與破壞的較量》。報道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不少市民打電話到報社,表示愿意為四合院的修復捐款。還有一些文化愛好者親自來到四合院,表達想要幫忙的意愿。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先生找到周勝,激動地說:“小伙子,我看了報紙,這四合院的事兒讓我很感動。我年輕時也研究過四合院文化,我這兒有些老物件,說不定對修復有用,你們拿去。”
周勝感激不已:“老先生,太感謝您了。您這是幫了大忙啊。”
老先生擺了擺手:“不用客氣。這四合院是咱們傳統文化的瑰寶,能出份力我也高興。”
隨著社會關注度的提高,之前那家文化投資公司的王總(文化投資公司)主動聯系了周勝。
王總在電話里說:“周先生,你們四合院的報道我看到了,社會反響很不錯啊。經過董事會討論,我們愿意投資一部分資金用于四合院的修復。”
周勝興奮地說:“王總,太感謝您了。您的支持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